ID: 23918561

第1课 国色之美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5-09-19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902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课,国色,之美,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国色之美》教学设计 子课题 丹青意蕴———国色之美 授课教师 XXX 授课年级 八年级 驱动问题 你知道多少中国传统色?如何理解国色之美并传承? 教学目标 知道:中国传统色的核心体系“五色观”及常见传统色名称(如石青、胭脂等),了解其来源(矿物、植物、动物染料)。 理解:五色与五行、五方的对应关系,明白传统色是民族审美的体现。 能做:会用植物或水果提取汁液进行染色、绘画;能从传统作品中识别提取传统色,完成基础配色练习,在空白纹样上用传统色体现韵味,尝试设计简易装饰图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传统色的核心体系“五色观”;传统色的来源(矿物、植物、动物染料);经典传统色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难点:五色与五行、五方的关联;引导学生运用传统色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实践体验法、情景导入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视频与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播放“色彩故事篇+身份篇”视频,故事篇“假如颜色会说话”,身份篇展示牡丹纹剔红漆器、邢窑兔形镇纸等器物色彩,提问:“这些色彩有何特别之处?” 引出单元主题并出示单元架构,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内容。 “词语挖色”环节,出示成语或诗词语句,学生从中找出代表颜色的词语,教师出示对应的颜色。比如:青梅竹马———青梅;朱门酒肉臭———朱红等。 本环节结束后,教师总结:成语的含蓄与诗词的浪漫,都是中国传统色的文化灵魂,传统色是什么?美在哪里?如何运用?我们先从《国色之美》开始探索。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与器物图片,自由发言分享对传统色的直观感受。 2.积极参与“找色”环节,初步感受传统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与色彩冲击,激发学生对传统色的好奇心,建立“传统色与文化关联”的初步认知。 环节二:新授(任务一:认识传统色彩及其文化内涵) 教师活动 什么是中国传统色 开展“色彩猜猜乐”:出示黄色、粉色、红色、蓝色等基础颜色,学生思考:这些颜色的大名叫什么? 出示“朱红”、“菡萏”、“群青”等中国传统色彩名称,教师:中国的传统色彩可谓“色中有文化,色里见天地”,那到底什么是传统色呢?我们继续探究~ 提问:什么是中国传统色?学生尝试做出解释,教师做出总结:以“五色体系”为核心,是古人基于对自然哲学与社会秩序的认知形成的色彩体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提问大家知道哪些传统颜色?学生回答,教师:大家提到的色彩看似零散,实则源于古人的核心逻辑———五色体系,青赤黄白黑这五种基础色是“色彩之根” 五行五色五方 古人对世界的认知与世界观紧密相连,青、赤、黄、白、黑五种基础颜色作为色彩之根,背后藏着古人的宇宙观,可以从五色、五行、五方的关联来理解。(该部分结合课件进行基础五色展示) 采用连一连的形式,将五色、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对应连线。学生主动参与到五行五色五方的知识点理解过程中,该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表格形式进行该内容总结讲解:讲解青、赤、黄、白、黑五种基础色的象征意义: 青色:象征生机(草木、东方) 赤色:代表喜庆(火焰、南方) 黄色:寓意尊贵(土地、中央) 白色:象征纯净(霜雪、西方) 黑色:暗含深邃(夜空、北方) 自主学习任务———赏析《千里江山图》 展示画作局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小组讨论:“画作如何通过色彩体现古人的宇宙观?” 讨论结束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五行五色五方”是古人解读世界的方式,画作以五色对应五行,将自然山水与传统哲学融合:青绿(木)显草木生机,赭石(火)含温暖意象,土黄(土)重土地承载,白色(金)寓收敛之态,墨黑(水)藏深邃之韵,整体展现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及对自然规律与方位秩序的深刻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