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1435

2.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第2课时) 课件(共36张PPT3个视频)-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日期:2025-09-2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951537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学年,36张,PPT3,视频,-2025-2026,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1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2 1 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重、难点) 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 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多个神经元。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 当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的末端时,它是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课 堂 小 结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目标一 目标二 目 录 CONTENTS 1 突触小体 ———神经元的_____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_____,呈___状或___状。 轴突末梢 膨大 杯 球 突触小体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氨基酸(如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受体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 突触 (含组织液) 2 突触的结构 3 突触的类型 A._____型, 表示为: B._____型, 表示为: 轴突—细胞体 轴突—树突 注意:一般情况下,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抑制,但是也有例外,例如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但对心肌细胞则是抑制的,两种不同效果的产生是由于心肌细胞上的受体和骨骼肌细胞上的受体性质不同。因此,兴奋和抑制的产生是神经递质和受体共同决定的。 根据突触功能分 兴奋性突触———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突触 抑制性突触———突触后膜产生抑制的突触 4 传递过程 受体 阅读教材P29,请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①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 ,引起 向 移动并释放 ; 轴突末梢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②神经递质通过_____到 附近; 突触间隙扩散 突触后膜的受体 ③神经递质与 结合,形成 ; 突触后膜的受体 ④突触后膜上的 发生变化,引发 ; 离子通道 电位变化 ⑤神经递质被_____或_____。 降解 回收 递质-受体复合物 突触前膜 单向传递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①传递形式: ②传递特点: (1)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什么? (2)单向传递是指从一个神经元的__(结构)  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结构) 轴突 树突或细胞体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 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 ①突触小体 : 。 ②突触后膜: 。 电信号→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任务一:分析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 1.不同的神经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传递不同的信息。根据图1和图2分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图1中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图2中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导 思 导 思 2.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常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当α-银环蛇毒和有机磷农药分别起作用时,突触后膜的反应是怎样的?  α-银环蛇毒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后,乙酰胆碱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不能兴奋;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后,乙酰胆碱酯酶不能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从而使突触后膜持续处于兴奋状态。 导 思 3.突触只存在于神经元之间吗?根据以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已知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率降低。A组保留副交感神经,B组剔除副交感神经,刺激A组中的副交感神经,A的跳动减慢。从A组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组的营养液中,B组的跳动也减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