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 氧气的工业制法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课堂探究 课后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生成与整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填文字表达式) 典型例题 A 知识点二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生成与整理 在化学反应里能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两不变”) 注意: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 改变 质量 化学性质 典型例题 例2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C.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D 知识点三 分解反应 生成与整理 典型例题 例3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C 知识点四 工业制取氧气 生成与整理 典型例题 例4 如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方法制取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 B.该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C.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高 D.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 D 课后巩固 基础题 1.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试剂;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给固体试剂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①④③⑥⑤⑦ C.①②④③⑥⑤⑦ D.②①④③⑥⑦⑤ 建议用时:15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D 2.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二氧化锰的质量与时间关系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D 3.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A 提升题 4.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是( ) A.试管口应该倾斜 B.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C.气泡连续放出时开始收集 D.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 D 5.许多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请分析下列实验或事实,分别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1)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快、更剧烈: . 。 (2)同种食品在夏天比在冬天更容易变质: . 。 (3)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若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分解会加速: 。 增大反应物的浓 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 应速率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拓展题(选做) 6.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了比较两者的催化能力,小明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1 ①取1.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毫升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 ②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用注射器B将2毫升过氧化氢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 ③用1.5毫克、3.1毫克、5.6毫克过氧化氢酶及1.5毫克、5.6毫克、10.7毫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2。 图2 (1)步骤②将注射器B中的2毫升过氧化氢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其目的是 . 。 (2)小明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一结论,其依据是 . 。 消除因注入2 mL过氧化氢 溶液引起的实验误差,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相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