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5423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件(3份打包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4)

日期:2025-09-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32162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下载,上册,九年级,人教,3份
    (课件网)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课堂探究 课后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通过对分子运动的实验现象分析,初步学习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宏观实验现象,体会现象与结论的关系。 4.利用模型、动画等方法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生成与整理 物质是由微观 粒子构成的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中国家庭常用铁锅烹饪,其中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C.医疗急救常需要给病人输送氧气,其中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D.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其中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D 知识点二 微观粒子(如分子)的共性  生成与整理 质量 体 积 小 不断运动 高 快 存在间隔 < < “酒香不怕巷子深”(或夏天晒 衣服干得快等,合理即可)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 体积小于100mL(合理即可) 典型例题 例2 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并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C.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发生变化 (1)夏天晒衣服比冬天干得快,从微观上看是   。 (2)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后重新鼓起来,从微观上看是   。 (3)1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从微观上看是   。 B C A (4)香水、汽油等要密封保存,从微观上看是   。 (5)6 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从微观上看是   。 B C 知识点三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  生成与整理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分子是否在不断运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   . 实验结论   .   .   . 总结论:  无明显现象 试管中溶液由无 色变红色 烧杯A中溶液由无色变 红色;烧杯B无明显现象 水不能使酚酞 溶液变红 氨水(碱性物质)可 使酚酞溶液变红 烧杯B中分子扩散至烧 杯A中,使酚酞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典型例题 例3 同学们在做如图1所示的化学实验时,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化学学习小组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 图1 图2 【实验操作】 (1) 图1中乙烧杯的作用是  .  ,改进后有相同作用的是图2中的试管   (填字母)。 (2)如图2连接装置,观察B、C试管,相同的现象是  .  ,不同的是   。两试管中出现现象差异的原因是   。将图2中热水换成冰水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起对照作用,证明空气中的粒子不能使酚 酞溶液变红色 E B、C试管中的酚酞 溶液变红 C试管中的溶液比B试管中的先变红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即变红得越快 能 课后巩固 基础题 1.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二氧化碳 B.铁、氧气 C.铜、氧化汞 D.五氧化二磷、汞 2.(传统文化)(2024贵州)唐朝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有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能闻到荷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建议用时:15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A C 3.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普通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胎, 因而共享单车大多采用实心轮胎,可有效防止爆胎。下列关于普通充气轮胎爆炸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B.温度升高,分子数目增多 C.温度升高,分子本身的质量变大 D.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D 4.“海上超级冷冻车”LNG运输船中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液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