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少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翰墨之情》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审美感知 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朝代的书法作品,如楷书、行书、草书等,感受书法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变化,以及字体结构的对称、平衡、呼应之美,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提升对书法艺术独特魅力的欣赏水平。 2.让学生通过观察书法作品中的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体会其营造出的意境和节奏感,增强对艺术作品中形式美的理解和感悟。 (二)艺术表现 1.指导学生掌握毛笔的正确握法、坐姿,以及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点等)的书写技巧,能够运用毛笔较为规范地书写简单的汉字,初步展现书法的艺术表现能力。 2.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笔法(中锋、侧锋等)和墨法(浓墨、淡墨等)进行书法练习,体会不同表现手法所产生的效果差异,提升书法创作中的表现力和技巧运用能力。 (三)创意实践 1.组织学生进行书法创作练习,给定主题或情境,让学生在遵循书法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对字体结构、笔画形态进行适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将书法元素与现代设计、生活物品相结合,如设计书法书签、装饰画等,拓展书法艺术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将艺术创意转化为实际作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四)文化理解 1.介绍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深刻体会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所承载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探讨书法与中国哲学、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紧密联系,如书法中的“意在笔先”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许多书法作品书写的是经典诗词文章,与文学相互交融,以及书法与绘画在用笔、意境等方面的相通之处,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一体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系统讲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代表性的书体、书法家及其作品特点,让学生清晰了解书法艺术的演变脉络。 2.深入剖析书法的基本要素,如笔法(中锋、侧锋等)、结构(重心平稳、比例协调等)、墨法(浓淡、干湿等),通过实例展示和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这些要素在书法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方法。 3.传授毛笔书法的基本书写技巧,如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动作,以及简单汉字的书写规范,使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书法实践。 (二)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不同书体(楷书、行书、草书等)所蕴含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内涵,并能够准确鉴赏和区分,提升学生的书法审美和鉴赏能力。例如,楷书的规整严谨体现了儒家的秩序观念,行书的流畅灵动反映了文人的潇洒气质,草书的奔放自由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激情,这些抽象的文化内涵对于七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2.帮助学生掌握书法创作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能够自然地体现笔画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变化,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书法作品。这需要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和感悟,克服机械书写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实践能力是一个较大挑战。 3.引导学生在继承传统书法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传统书法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范式,如何让学生在遵循规范的同时突破思维定式,发挥个性和创意,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播放一段精彩的书法表演视频,视频中书法家以流畅的笔法、灵动 的墨韵书写出优美的汉字。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刚才视频中书法家的表演是不是特别震撼 那你们知道书法为什么能成为我们中国独特的艺术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