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并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B) A.氮气 B.氧气 C.氖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C) A.液氧、蒸馏水 B.稀有气体、海水 C.氮气、空气 D.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容器内红磷足量,导管中的空气可忽略。试管的容积为20 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10 mL处)。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细沙能防止试管炸裂;②红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实验前通过推拉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6 mL附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用到了二氧化锰。关于二氧化锰的说法错误的是(B) A.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 C.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5.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氧气含量为80%的空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B) A.集气瓶中灌的水 B.集气瓶中灌的水 C.导管伸入集气瓶体积的处 D.导管伸入集气瓶体积的处 6.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A B C D 7.下列反应类型与其他三种不一样的是(B) A.氢气+氧气水 B.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9.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下列涉及氧气的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B.工业生产中氧气可以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 C.干燥洁净的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D.塑料的老化、金属的锈蚀都属于缓慢氧化 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且速率越快越好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提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以便于收集气体 C.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氧气需要在瓶口处验满 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11.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C)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 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12.如图所示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氧气 A.硫、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铁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C.(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1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压强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C) 甲 乙 A.t1~t3 s均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从瓶内压强达到最高点直至t2 s时,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根据t2 s时瓶内的压强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比 D.t3 s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压强又显著增大,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 14.下列对实验指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