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6的乘法口诀 课时 1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需亲身经历独立探索、编制 6 的乘法口诀的完整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充分体验从已掌握的 2 - 5 乘法口诀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与方法,深度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及形成逻辑。如在教材中,借助昆虫腿数情境,从 1 只蜜蜂 6 条腿对应 1×6 = 6 或 6×1 = 6,到逐步增加蜜蜂数量列出不同乘法算式,进而归纳口诀,学生要切实参与其中,明晰每一步推导过程。 学生必须牢固掌握 6 的乘法口诀,能够准确无误地背诵,并深刻理解每句口诀所代表的含义。例如“三六十八”,要清楚其既表示 3 个 6 相加的和是 18,又对应 3×6 = 18 与 6×3 = 18 这两个乘法算式。同时,能运用 6 的乘法口诀迅速、准确地计算表内乘法,解决诸如教材 “练一练” 中求一定数量昆虫腿数、计算物品总数等简单实际问题,切实提升运算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教材分析 “6 的乘法口诀”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经系统学习 2 - 5 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展开,这部分内容既是对乘法意义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又是后续学习 7 - 9 乘法口诀以及更复杂乘法运算的基石。通过学习 6 的乘法口诀,学生能够完善对乘法口诀体系的认知,提升乘法运算能力,为解决更广泛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筑牢根基,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衔接作用。 教材围绕 “昆虫腿数” 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编排教学内容。首先,通过呈现蜜蜂采蜜的场景,自然引出一只蜜蜂有 6 条腿,即 1 个 6,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1×6 = 6 或 6×1 = 6,由此开启 6 的乘法口诀学习之旅。接着,随着画面中蜜蜂数量逐步增加至 2 只、3 只、4 只、5 只、6 只,教材顺势引导学生依次思考不同数量蜜蜂腿数的计算方法,对应列出 2×6 = 12、6×2 = 12,3×6 = 18、6×3 = 18,4×6 = 24、6×4 = 24,5×6 = 30、6×5 = 30,6×6 = 36 等乘法算式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乘法算式实例后,教材巧妙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算式自主归纳总结出 6 的乘法口诀,从 “一六得六” 到 “六六三十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深入理解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紧密关联。 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已系统学习 2 - 5 的乘法口诀,对乘法含义有了初步认知,能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并能用数数、连加或比前一个得数多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进而依据乘法算式编制出相应口诀。多数学生已能熟练背诵 1 - 5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乘法计算。不过,从过往学习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尤其是在面对需要逆向思维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出现混淆。例如,在 “已知积和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 这类问题上,出错率相对较高。 在学习 6 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可凭借已有的乘法口诀学习经验,通过类比迁移,尝试自主探究 6 的乘法口诀编制方法。但鉴于 6 的乘法口诀得数相对较大,记忆难度有所增加,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运算能力稍差的学生而言,可能在编制口诀和计算得数过程中遇到困难。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 6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熟练背诵 6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与昆虫腿数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经历 6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编制并熟练记忆 6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 6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能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