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8926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重点题型梳理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7331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九年级,2024,人教,化学,初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重点题型梳理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 分子和原子 1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氧气 B.水银 C.水 D.硫酸铜 2.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氧化镁 B.金 C.金刚石(提示:碳原子) D.水 2 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 3.雪花的形状极其多样,现实中几乎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这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的神奇。在不同形状的雪花中,水分子本身的( ) A.形状不同 B.质量不同 C.大小不同 D.排列不同 4.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硫化氢分子的质量很小 B.压强减小,硫化氢分子的体积变大 C.温度升高,硫化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硫化氢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3 实验探究分子运动 探究浓氨水性质的实验设计如下。有关分析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瓶中浓氨水变蓝 B.棉签上酚酞溶液变红 C.实验得出浓氨水显酸性 D.能看到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6.如图1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1)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 (2)图1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 。 (3)如图2中A、B、C三个装置的实验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最快变红的是 ,不变色的是 。通过实验B、C,你得出的结论是: 。 7.刚学完《分子与原子》,化学小组对微观粒子性质进行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1)小连做了图1对比实验,发现 更容易被压缩,证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 (填“大”或“小”)。 (2)图2实验中观察到 。小江针对该实验进行图3所示改进,改进后的优点是 (写一点)。该实验无法说明 (填序号)。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氨分子的质量很小 c.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小组同学讨论后设计了图4实验,实验中观察到 处棉花团先变红。微热v管处的浓氨水,发现棉花团变红的速率会 (填“变慢”或“加快”)。 4 运用粒子观解释宏观现象(重点) 8.(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2025年5月,《自然》杂志发表了我国的一项重大突破,通过加压“看见”固体氢的结构。氢气加压的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是 A.氢分子质量变小 B.氢分子间隔变小 C.氢分子停止运动 D.氢分子化学性质改变 9.(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氢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低温导致水分子静止不动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 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 (2)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 。 (3)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判断的依据 。 5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难点) 1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 A.氢原子 B.水分子 C.水原子 D.氧原子 12.下面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D.苯与硅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3.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可以构成不同物质 B.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C.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二 原子结构 1 原子的构成 14.下列粒子不显电性的是( ) A.质子 B.电子 C.原子核 D.分子 15.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持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