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课标展示】 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第1课时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新课导学 新课探究 总结归纳 课堂评价 议题一 诉讼权利面面观 议题二 寻求法律援助 知识点一 诉讼权利面面观 1.诉讼权利的保障 为充分保障诉讼过程中 的合法权益, 赋予当事人广泛的诉讼权利, 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这些诉讼权利。 2.诉讼权利的内容 (1)当事人有委托 或 的权利。 ①原因:当事人因身陷纠纷而参与诉讼时,很可能面临缺乏 与技能、无暇参加诉讼活动等问题。此时,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或 ,帮助其进行诉讼。 当事人 新 课 导 学 辩护人 司法机关 诉讼代理人 诉讼法 法律知识 辩护人 ②作用: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的主要职责是根据 ,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 [特别提示] 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的区别 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 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辩护人;帮助被害人、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 理人。 新 课 导 学 事实和法律 (2)当事人有 的权利 ①内容:依据诉讼法规定的回避制度,当 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诉讼。 ②意义:回避制度有利于保证 ,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 。 新 课 导 学 申请回避 审判人员 案件的公正审理 裁判的正当性 (3)当事人有 的权利 ①我国诉讼实行 ,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 ②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 内提出上诉。 ③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是否提出上诉,完全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 新 课 导 学 上诉 两审终审制 规定期限 [特别提示] 上诉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提起的,如果不及时提起,一审裁判就会生效,当事人就会失去上诉权。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不服判决和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为15日和10日;在刑事诉讼中,不服判决和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为10日和5日。 新 课 导 学 新 课 导 学 知识点二 寻求法律援助 1.含义:是国家为保护和促进人权而建立的一种 法律服务制度。 2.内容: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设置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为 的公民和 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 3.获得方式与适用范围 (1)在民事和 纠纷中,经济困难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支付劳动报酬等事项,申请法律援助,获得法律咨询或代理服务。涉及维护英雄烈士人格权益或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等情形的,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 无偿 经济困难 符合法定条件 行政 [特别提示] 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 (2)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对于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经 程序,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提供刑事辩护或代理。 [特别提示] 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体现了刑事诉讼过程中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新 课 导 学 法定 4.申请程序和具体要求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 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