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更有效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哼唱等方式,感受《赶牲灵》高亢嘹亮、粗犷豪放的音乐风格,体会歌曲 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以及大跳音程,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演唱《赶牲灵》, 并通过肢体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增强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三)创意实践 引导学生根据《赶牲灵》的音乐特点,尝试进行歌词创编或旋律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四)文化理解 了解陕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民风民俗、语言特点等对歌曲风格形成的影响,体会陕北人民在艰 苦环境中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哪位同学来说说,这是我国哪个 地区的景象? 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想想人们日常说话、交流的声音会 有什么特点? 由于环境开阔,人们交流需要大声呼喊,声音还得适当拉长,所以渐渐形成了高亢、嘹亮的音调。而这 种独特的环境和语言特点,也深刻影响了当地的音乐风格。接下来,老师再播放一首歌曲,请同学们闭上 眼睛,用心聆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带给你的整体感觉,它的旋律、节奏是怎样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陕北民歌 ,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探寻其中的奥秘。 听听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展现了怎样的场景? 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是辽阔地。这首 歌曲便描绘了一位姑娘见到赶牲灵队伍经过, 期盼远方情哥归来的情景。 歌曲背景材料: 《赶牲灵》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属于“信天游”类别 。在 旧社会,陕北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许多男人为谋生计,选择 赶牲灵,即用骡驴等牲畜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一趟行程往往需要 数十天甚至更久,家人十分惦念,它由陕北吴堡县民间艺人张天恩 编创,1949年教唱给西北文工二团的杜锦玉、白秉权等人,1956年 制成唱片发行,自此广为流传。 全曲采用徵调式,4/2 拍子。结构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前九小节为一个乐句,后八小节为一个乐句, 形成长短句形式。上句句幅宽广,气息悠长,跳进上行与级进下行的音调交替,加上带上滑音的自由延长 音,好似通往远方的道路般悠远,展现出一种热切期待的神态 ; 注意附点音符、前倚音的演唱,下面请 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学习二个乐句简谱 注意附点音符、前倚音、同音高连音线、 下滑音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 下句前嵌入感叹性小衬腔“哎哟”,既承上启下,又凸显姑娘的喜悦。下句句首从高音区开始,与上句句首形成高 三度模进,然后在十一度音域内大幅度往返,伴以似马蹄声的节奏型,显得急促,反映出激动与兴奋的情绪 ,将少女盼 望心上人归来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意下滑音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学习四个乐句简谱 注意前倚音、附点节奏的演唱,下面请 再次演唱 整体演唱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填空题 1.《赶牲灵》属于陕北民歌中山歌的__ ____一类。 2.《赶牲灵》全曲采用_____调式,_____拍子。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 A.高亢嘹亮 B.节奏规整 C.粗犷壮美 D.旋律起伏较大 2.《赶牲灵》表现的是以下哪种情景?( ) A.劳动场景 B.姑娘期盼情哥归来 C.节日欢庆 D.游子思乡 答案:(一)填空题 1.“信天游” 2.徵;4/2 (二)选择题 1.答案:B 。“信天游”节奏自由,并非节奏规整。 2.B 。歌曲描绘一位姑娘期盼赶牲灵的情哥归来 。 《赶牲灵》 1=A 2/4 中速 辽阔地 陕北民歌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
课件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