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2442

选择性必修1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20051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国际法,PPT,36张,课件,发展
  • cover
(课件网) 历史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 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民族国家: 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 (1)统一的领土疆域。 (2)统一的政权制度。 (3)统一的国内市场。 (4)统一的通用语言。 (5)统一的文化特征。 (6)共同的民族心理。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此后的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掀起了反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 1. “因信称义” 2. 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 3. 简化宗教仪式 4. 王权高于教权 5. 建立本民族教会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这一时期,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凡尔赛宫 把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1661年,路易十四在巴黎西郊修建规模宏大、极尽奢华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建好后,他把法国各地的贵族邀来居住,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凡尔赛宫也成为法国专制王权的象征。 1337———1453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法国民族英雄贞德勇敢地捍卫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最终击退英国,不仅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而且还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这场战争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为国王而战 为国家而战 早在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版。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丹麦等国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的《圣经》译本。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马赛曲》曲谱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侵入法国。法国人民群情激愤,纷纷组织义勇军开赴前线。马赛的义勇军高唱着一支进行曲奔向巴黎。这支进行曲就是《马赛曲》,它激励着法国人民保卫国家的子志,后来成为法国的国歌。 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国王 国家 臣民 公民 专制 民主 个人 民族 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原因 学思之窗 根据一般规则: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