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历史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广为传唱的《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加之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备受歧视和压迫,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此外,此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都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3)自1840年以来,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 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