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3524

9《说“木叶”》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28887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1.屈原的《湘夫人》开篇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并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的写景句子是: 2.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说“木叶” ———林庚 提出目标,明确任务 疏通文章内容,把握全文大意,归纳文中所举诗词的类型。 01 通过探究树、叶、落木、落叶、木叶的意蕴来感受意象在我国诗歌中的作用。 (重点) 02 感受我国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 (难点) 03 作者介绍 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释 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 阅读文章,学会快速阅读 删去例子 划记观点 整理脉络   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木”字。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四段   说明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使“木” 会具有落叶的特征。 第五段 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金。 第六段 第七段 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大致讲了什么? 1-3 “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于一个“木”字。 4-6 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 这些特征。 7 小结:“木叶”“树叶”两个形象一字千金。 以小见大 深入浅出 引题 (提出问题) 主体 (解决问题) 小结 (得出结论) 品读言外之意 1. “木”与“树”的艺术差距? 2. “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有什么不同? 木 树 叶落 树干 微黄 干燥 疏朗、秋风、 晴空的清秋气息 饱满、繁茂、 浓阴的春夏气息 碧绿 湿润 叶茂 枝叶 什么是意象? ———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意象” ———意”与“象”的统一,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形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象” ———形象。 “意” “意象” =“意” + “象” 引申提炼 诗歌意象有哪些一般特征? 富于暗示性,具有潜在的言外之意,可以引人联想,触发人产生感情共鸣,激发人探掘深邃境界。 意象:寄托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联系: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就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区别:王昌龄说:“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刘禹锡说:“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 外,故精而寡和。” 显而易见,象指个别的事物,境指达到的品地。象是具体 的物象,境是综合的效应。象比较实,境比较虚。 意象与意境 分组讨论,个人展示 1.辨析“树”“叶”“木”的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