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5214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10-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55095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两宋,政治,军事,教学课件,28张
  • cover
(课件网) (960~1127~1276)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重难点 重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目 录 一、防弊·立祖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新弊·危机起: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三、解弊·变祖法:王安石变法 四、循弊·守祖法:南宋的偏安 防弊·立祖法: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快速阅读课文P52-53,思考以下问题: 1、立国之初,宋太祖面临怎样的局面,何弊?何解? 2、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 3、宋朝是如何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加强君权的? 4、宋朝如何抑制武将的势力? 5、综合分析各项措施,指出宋朝政治有何特点?结合材料,分析以上举措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防弊·立祖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防弊·立祖法 新弊·危机起 解弊·变祖法 循弊·守祖法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武将权重 削弱地方权力,集权中央 分散中央机构权力,集权君主 抑制武将势力,以文治国 宋太祖赵匡胤 (927-976) 宰相赵普 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何弊? 何解? 立国之初,宋太祖面临怎样的局面,何弊?何解? 一、防弊·立祖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防弊·立祖法 新弊·危机起 解弊·变祖法 循弊·守祖法 (二)措施 1、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收权 加强中央集权 方镇太重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节度使(虚衔)。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更戍法) 行政 军政 财政 削实权 收精兵 制钱谷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电驻,不使常在一处。”“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续资治通鉴长编》 “兵无常帅, 帅无常师!” 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 一、防弊·立祖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防弊·立祖法 新弊·危机起 解弊·变祖法 循弊·守祖法 (二)措施 2、为分散机构权力:分权 君弱臣强 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 在地方设置“四监司”、“通判”(监察)。 军务、治安 财政 司法 仓储 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 一、防弊·立祖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防弊·立祖法 新弊·危机起 解弊·变祖法 循弊·守祖法 (二)措施 2、为分散机构权力:分权 君弱臣强 中央 分化将权:枢密院和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 分化相权:设三司、参知政事、枢密使分割宰相财政权、行政权和军政权(二府三司制),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将财权、行政权、军权分开 并设专门的监察机构 统兵权 政府 枢府 三司 调兵权 宋朝是如何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加强君权的?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加强皇权 一、防弊·立祖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防弊·立祖法 新弊·危机起 解弊·变祖法 循弊·守祖法 (二)措施 3、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武将权重 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崇文: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的地位。 杯酒释兵权 文官掌枢密 更戍法 时代 统治(年) 录取进士总人数 平均每年录取人数 唐朝 290 7448 26 宋太祖 17 188 12 宋太宗 21 1487 71 宋真宗 25 1760 71 宋仁宗 41 4561 112 天子重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