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版历史必修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百家争鸣是这一变动的思想反映。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情况以及早期国家特征;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孔子、老子学说与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认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以及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时空坐标 秦王嬴政建立秦朝 陈胜吴广起义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曹丕建魏 秦朝灭亡 秦国统一六国 秦朝 楚汉之争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刘邦建立西汉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王莽 篡汉 建立 新朝 刘秀建立东汉 新朝 公元 25年 公元 220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 207年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公元前60年 公元 9年 公元前 206年 东汉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光武中兴 楚汉战争中获胜的刘邦登上了皇帝之位。西汉初立,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大臣有时只能乘牛车出行。曲逆城原有三万多户,战后只剩下五千户。当时经济之凋敝,可见一斑。图为西汉时期的驷马安车,安车是当时的一种坐乘车,常驾四匹马。 人口锐减 经济凋敝 社会残破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 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 物资匮乏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残暴统治;秦末战争的破坏;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概况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景象? ▲ 西汉驷马安车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高祖 (公元前256—前195)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前202年 长安 刘邦(汉高祖) 西汉建立 统治措施 指导思想: 政策: 政治制度: 黄老“无为” 采取“休养生息”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吸取 秦亡教训 “举措太众、 刑罚太极” 基本沿袭秦朝制度 地方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减轻赋税 减轻徭役和刑罚 提倡节俭 减少财政支出 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 学习聚焦 修养生息 汉初,经济凋敝。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这表明 A.自耕农经济得到了重视 B.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改变 C.休养生息政策成效显著 D.儒家仁政措施得以实行 .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史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