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7965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25875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6课,隋唐,盛世,五代十国,课件,35张
  • cover
(课件网) 一座桥和它的历史故事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属于元代所开凿的会通河,当年为了节制水源,便于船舶通行,会通河上建有大量的船闸,因此也就有了“闸河”之称。据考证,在东昌府境内,有李海务闸、通济闸、辛闸、梁乡闸、梁水镇土闸等,其中“通济闸”位于聊城东关,闸上有桥,俗称“闸口桥”。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标要求: 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公元960年: 赵匡胤建宋 公元581年: 杨坚建隋 公元618年: 李渊建唐 公元907年: 朱温灭唐 五代十国 隋 唐 宏观感悟 公元755年: 安史之乱 盛世 由盛转衰 统一多民族国家 分裂到局部统一 为什么? 一、隋朝兴亡 1、隋朝的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思考隋朝“再造统一”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 材料1:北朝少数民族缺乏政治经验,所以重用汉人世族,引起双方的文化采借……北周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 为隋唐的民族融合奠定基础。 材料2:北周宇文泰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将被破坏了的均田制恢复起来,从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 材料3:隋初改革府兵制,当府兵者除保留军籍外,还同其家属编入州县户籍,与民户一样申请土地。平时生产,每年轮番到京城担任守卫,战时打仗。这种“寓兵于农”的制度有利于社会生活安定和增加生产。 原因:魏晋南北朝后期,民族交融,南北统一条件成熟;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经济基础;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 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民族交融 经济恢复与发展 加强军队建设 一、隋朝兴亡 2、隋朝的各项建设 广设粮仓 洛阳出土的隋朝国家粮仓遗迹 其时府库极为充实,……,仓储亦极丰盈。其国富,古今少可比拟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贞观十一年,马周对唐太宗说:“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京积布帛,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吴兢:论奢纵·贞观政要(卷六) 洛阳含嘉仓:建于隋,唐仍使用。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现存粮窖287座,最大的口径约18米,深近12米,最小的口径约8米,深约6米,均口大底小,呈圆缸形。 经济繁荣、国力鼎盛 材料:隋氏西京太仓,东京仓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杜佑:《通典·食货典》 隋炀帝在东都城内外建造了含嘉仓、子罗仓、洛口仓、回洛仓等不少先进的仓库,仅洛口仓和回洛仓就可装2600余万石粮食。《大业杂记》也载“子罗仓有盐20万石。子罗仓西有梗米六十余窖,窖别受八千石。” 隋朝国力雄厚、财政充裕 “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遗址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一、隋朝兴亡 2、隋朝的各项建设 兴建洛阳城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汉王叛逆,“从反者十九州”,都城长安局躇西北,“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而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足”。遇荒年,关中经济难以供应时,君臣即领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诏开工营建东都洛阳。 ———据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等 一、隋朝兴亡 2、隋朝的各项建设 开通大运河 思考:大运河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隋平陈以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