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1558

10.2《师说》课件(共4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65740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师说 韩愈 导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个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教师。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其""之""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译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理解本文的论点及对比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 联系实际,强化理解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学习目标】 目 录 知人论世 01 初读感悟 02 文本研读 03 技巧点拨 04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提倡“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韩愈的文学理论和主张  创新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了解“古文运动” 自魏晋以来,门阀制度沿袭,贵族子弟凭借家族背景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无论学业如何都可入朝为官,导致上层士族轻视“教书”之人。“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平民学子对科举考试失去信心,放松学业,尊师重道的风气在民间也逐渐下降,社会上形成了耻于求师、羞为人师的不良风气. 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他对“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便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师说》,大力宣 扬从师的必要性。 ①师: ②说: ③师说: 解 题 从师学习 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马说》等等就属这一文体。“说”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就可以理解为对“从师学习”这一问题的论述和解说。 第二部分 诵读感悟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句读( ) 或不焉( ) 位卑( ) 近谀( ) 也欤( ) 郯子( ) 苌弘( ) 老聃( ) 蟠( ) 六艺经传( ) dòu fǒu bēi yú yú tán cháng dān pán zhuàn 诵读课文,明字音 (二)初读感悟 全班齐读,完成以下问题。 2、初步了解各段的基本内容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阐明老师的作用及不择师的危害和择师的标准。 第二段: 通过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于学师"的不良风气。 第三段: 由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第四段: 说明写作缘由。 1、划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三部分 文本研读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信: 就是畅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