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6181

浙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一单元第3课了解信息处理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3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1826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第3课了解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设计 课题 了解信息处理工具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基础单元的核心内容,前承 “信息与生活” 的认知铺垫,后为 “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加工与呈现” 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教材以“生活中的信息处理需求”为核心线索,采用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先展示日常可见的信息处理工具,再聚焦计算机的组成与应用,完全契合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熟悉到陌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需充分利用学生对手机、平板等设备的已有经验搭建认知桥梁,帮助其突破“硬件”“软件”的抽象概念难点,同时通过丰富实例,让学生切实感受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的改变,为后续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认知与情感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主动识别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工具,感知其在信息收集、存储、加工中的作用,形成“信息需要借助工具处理”的初步认知。计算思维:通过分析计算机硬件各部件的功能及协作关系,初步建立“问题解决需拆解为不同模块”的思维雏形;通过区分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理解“工具功能需分层实现”的逻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借助实物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索信息处理工具的功能;尝试用语言描述工具的应用场景,培养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信息社会责任:树立 “合理、安全使用信息处理工具” 的意识,了解计算机等工具在便利生活的同时需规范使用,不沉迷娱乐,保护个人信息,初步形成健康的数字化生活观念。 重点 1.准确识别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如手机、数码相机、计算器、计算机等),并能清晰描述其核心功能(如收集、存储、计算信息)。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CPU、内存、硬盘、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理解各部件的基本作用。3. 了解计算机在科学计算、信息管理、日常生活(如学习、购物)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实例。 难点 1.清晰区分 “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设备,软件是看不见的程序与数据” 的本质差异,避免混淆两者概念。2. 建立 “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赋予硬件具体功能” 的逻辑关系,理解 “无硬件则软件无法运行,无软件则硬件无实用价值” 的相互依存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提问:“同学们,早晨上学前,妈妈用什么工具快速知道你的体温?周末和家人去公园玩,用什么工具把漂亮的风景和笑脸保存下来?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复杂数学题,又能借助什么工具快速算出答案呢?”实物与图片展示:依次出示测温枪、数码相机、计算器实物(或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工具名称,并追问 “它能帮我们处理什么信息”,如 “测温枪能处理体温信息,显示具体数字”。3. 引出课题:“像测温枪、数码相机、计算器这样,能帮助我们收集、计算、存储、展示信息的工具,都叫做‘信息处理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这些工具,还要重点认识‘信息处理的好帮手 ——— 计算机’,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强大的本领。” 1. 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分享自己使用过的类似工具,如 “我用智能手表也能测体温”。2.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实物或图片,快速识别工具,准确描述其功能,如 “数码相机能拍照,把风景变成照片存起来”。3. 认真倾听课题引入,对 “信息处理工具”产生好奇,期待了解更多工具及计算机的功能。 1.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切入,利用已有生活经验降低认知门槛,快速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对“信息技术” 的陌生感。2.通过实物与图片的直观展示,让 “信息处理工具” 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事物,帮助学生建立 “工具与信息处理” 的直接关联,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