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6774

【教学评一体化】苏教版二上 奇妙的七巧板1《认识七巧板》(教案)

日期:2025-10-1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9854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巧板,教案,认识七巧板,教学,奇妙,苏教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七巧板》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综合实践 课题 《认识七巧板》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结合操作活动,直观认识七巧板的组成、各板块形状与特征,感受平面图形的关系。经历拼摆、比较、探究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体会数学文化价值。 教材分析 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实践内容,七巧板是传统数学文化载体,通过制作、探究、拼摆,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后续图形拼组、创意设计奠基,兼具数学性与趣味性。教材以“你玩过七巧板吗”引发兴趣,先介绍七巧板历史与组成;再通过“做七巧板———比形状大小———创意拼摆”的活动链,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图形特征、关系,感受七巧板的玩法与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具备一定动手操作能力,但对图形间的组合、分割关系理解较浅,需通过直观操作深化认知。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玩中学”模式兴趣浓厚,喜欢通过拼摆、比较探索规律,但抽象概括图形特征、关系的能力较弱,需教师引导归纳。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制作、比较七巧板,清晰感知各板块形状、大小关系,能描述图形特征,想象、拼组新图形,发展空间想象与建构能力。2.在创意拼摆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3.了解七巧板是我国古代智力玩具,感受数学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4.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拼摆,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学会分享想法、倾听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认识七巧板的组成,明确各板块的形状、大小特征及图形间的关系。 2.掌握七巧板的拼摆方法,能创意拼出简单图案,体会图形组合乐趣。 教学难点 1.准确概括七巧板各板块形状、大小的对应关系。2.灵活运用七巧板拼组与已知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七巧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不知道小朋友们还认不认识它们,记不记得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认一认。 学生辨认图形,并说出是什么图形。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一、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关图形的谜语。课件出示:七块小板能拼图,三角正方和平行,拼出万物真奇妙,中国古代智力宝。(打一玩具)师:猜猜这是什么玩具?师:猜对啦!七巧板可是咱们中国古代就有的智力玩具,藏着好多数学秘密。你们玩过七巧板吗?都用它拼过啥好玩的?师:看!老师带来了七巧板拼的图案。课件出示: 师:像不像变魔法?师:小小的7块板,能拼出这么多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知道七巧板到底由哪7块板组成?它们长啥样?又能怎么玩出更多创意?师: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探秘七巧板”,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学生独自猜一猜:七巧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说说。学生独自认一认。学生:像。学生:想。 用谜语串联文化与兴趣,借作品展示凸显七巧板魅力,自然引出“认识组成、制作、拼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好奇与期待进入新课。 二、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初识七巧板———了解起源与组成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玩具,它可以用七块简单的板子拼出各种各样奇妙的图案,这个玩具就叫作七巧板。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神奇的七巧板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师:谁能说说,你知道七巧板的哪些知识?师:传说中,它曾经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难题,还被当作礼物送给外国的友人,让全世界都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数学和艺术的魅力。关于七巧板,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师:咱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