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7407

9.2《项脊轩志》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381468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自古以来,书斋便是文人墨客放牧思绪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作者的志向与情怀得以呈现,或自勉自强,或自嘲其短,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多选) A刘禹锡:“稼轩”———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B辛弃疾:“陋室”———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书斋名。 C蒲松龄:“聊斋”———摆茶水请路人讲故事。 D梁启超:“饮冰室”———《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E鲁迅:“绿林草堂”———借“学匪”之讽,自嘲无拳无勇,惟有笔墨。 F陆游:“老学庵”———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以此激励自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 G闻一多:“何妨一下楼”———除了吃饭上课之外,难得下楼一次。 “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三重含义。 追念祖先 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 言其窄小 如颈背之间,故名。 自号项脊生 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志”大多记录人物事迹; “记”大多来记事或记物。 「归有光与“项脊轩”」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昆山(现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八次考进士不第。隆庆五年(1571年),归有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归有光博览群书,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他善于通过一些琐事来表现自己的深情。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 他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 8岁时,母亲周氏去世; 16岁时,奶奶夏氏去世; 18岁时,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 20岁时,考中秀才,之后参加乡试五次落第; 23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 29岁时,发妻魏氏去世;32岁时,魏氏婢女寒花去世; 33岁时,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 35岁时,考中举人第二名,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 43岁时,长子去世;44岁时,继室王氏去世。 48岁时,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备倭事略》等; 60岁时,考中三甲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 64岁时,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 66岁时,因劳累过度而抱恨病逝。 人生三大悲痛: 幼年丧母 壮年丧妻 功业难成 作者简介 吴中之归,皆宗宣公。 吴中归氏家族到唐代天宝年间,出了第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名叫归崇敬。当年他考中了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大历初,曾出使新罗国。后官至翰林学士、皇太子侍读,被封为余姚郡公。年八十八卒于官,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宣”。 “旧南阁子”交代了作者的家庭曾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项脊轩”得名于作者的远祖归道隆,他是作者的榜样。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文眼和线索。 文眼,即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统领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的一句话。它常常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文眼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线索 明线———项脊轩的变迁; 暗线———作者的悲喜之情。 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以写景为主,“喜”字贯穿。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充满“悲”情。 第三部分:(第4-5段)补写项脊轩的变迁、与妻子的往事,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初读感知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一丈见方 渗漏 环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