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8264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667833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境 导 入 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人杀敌报国的渴望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溢于言表。写完这首词五年之后,两鬓苍苍的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北望被敌人铁蹄践踏的大好河山,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典故里的生命呐喊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学习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理解词人深沉的爱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涵养爱国报国之心。 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人 作者简介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 他的词主要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tuō zhò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 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作。 写作背景 解释字义,疏通本词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烽火扬州路 英雄的业绩 兵强马壮 草率、仓促行事 落得 不堪,哪堪 普通 宋时行政区域名称 解读题目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牌名 题目 怀古诗 登临地点 赏析探究———上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略写 详写 用典,刘禹锡《乌衣巷》乌衣巷口夕阳斜。 一、思考诗人登高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正确语序: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 从此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 舞榭歌台所象征的孙权治下东吴歌舞升平的气象也不复存在了。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千古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思考:表现词人什么情感与立场? 曾在赤壁之战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显示出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始置京口镇,他雄据东南一隅,“坐断东南”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①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 ②表现了辛弃疾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 ③借孙权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赏析探究———上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详写 用典,刘禹锡《乌衣巷》乌衣巷口夕阳斜。 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1、试比较南朝宋武帝刘裕与南宋皇帝的不同表现(对比)。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而同样是一国之君,南宋皇帝却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2、作者借此表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