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8644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49685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重温初中学过的《论语》十二章 《论语》觅知音,天涯若比邻 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 作为儒家智慧的经典著作,《论语》早已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文明密码。 孔子的“三立” 1.开创了积极入世的儒家学派。(立功) 2.孔子非常博学,收集鲁周宋杞等故国的文献,整理出《诗经》《尚书》《礼》《乐》《周易》《春秋》 六种教材来,讲授给弟子们。传播古代文化的第一人。(立言) 3.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弟子3000,贤者72人。(立德)他是中国私人讲学的第一人。 《论语》十二章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南宋大儒朱熹把《论语》和《大学》、《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 《论语》 文本研读 问题导读 君(46次)--古代的天子、诸侯都称君。 君子(107次)--有道德的人;在高位的人。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 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3.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4.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小组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成为一个君子? 问题导读 1.“君子”是指什么人?课文中哪一章回答了这个问题? 2.“文”指外在的行为表现,阅读思考第⑦⑧ 三章,君子具有怎样的行为表现? 3. “质”主要指“内在的仁德”,第⑨章说“仁者不忧”,原因是什么?自读第③ ④章后进行解释。第⑩章谈到了实践“仁”方式,请结合内容说明。 4.怎样才能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请结合第①⑤ 三章谈谈你的理解。 5.思考第②章,应该如何理解“仁”和“礼”的关系”? 小组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成为一个君子? “君子” 、“小人”本来是就人的政治地位来说的。上层阶级的人称为“君子”;下层阶级的人称为“小人”。 在对人的反思中,孔丘认为,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