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这单元的学习将带领大家重回一个伟大的时代———轴心时代。这个时代东西方的人类文明中不约而同大师辈出,蒙昧的历史天空群星璀璨,照亮了人类思想的黑夜。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则是百家争鸣。 雅思贝尔斯曾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今天我们要重回那个百家争鸣的时刻,体悟先贤的智慧,求索自己的人生之道。 部编教材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论 语 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 ———朱熹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聆听孔子,一起学习《<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了解《论语》,全面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主张 壹 贰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叁 把握仁和礼、乐之间的关系,体会“君子”品格。 肆 提升品德修养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一、孔子所处之世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 奴隶制 封建制 过渡 司马迁:“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计其数。” “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史记》 春秋时期地图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经过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 春秋 初期 诸侯国 春秋五霸 140 十几个 饥荒 人吃野兽,野兽吃人? 礼乐崩坏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9月28日--公元前479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晚年修订六经。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作者简介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的一生 出生—青少年—适齐—返鲁—周游列国—晚年 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三桓”手中(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鲁昭公失败后,时年35岁的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为了维护礼的尊严而离鲁适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他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便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但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而作罢。孔子不久便返回鲁国。 适 齐 孔子返鲁后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他的学说也更加完善。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由于为政有方,52岁时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两国的“夹谷会盟”,在大会之上,孔子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按照礼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 孔子54岁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