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同学们,你们见过最特别的表白方式是什么?是手写情书,还是惊喜礼物?两千多年前,有位姑娘用‘躲猫猫’的方式约会,还送了两样不起眼的小礼物,却让男子记了千年。今天我们就来读《静女》,看看这份穿越时空的甜蜜。” 情境导入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它最初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经 《诗经》内容按音乐和地域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全面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生活。 1. 风(160篇)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涵盖周南、召南、邶、鄘、卫等15个地区的诗歌。 内容特点:贴近现实生活,题材广泛,包括爱情婚姻(如《静女》《关雎》)、劳动生产(如《伐檀》)、民生疾苦(如《硕鼠》)等,是《诗经》中最具文学价值和现实主义精神的部分。 2. 雅(105篇)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多为朝会、祭祀时的乐歌,内容侧重歌颂周王朝的先祖功德、反映国家重大事件(如建国、迁都),风格庄重典雅。 小雅(74篇):部分与大雅类似,部分则偏向反映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情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如《采薇》),风格相对灵活。 3. 颂(40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内容特点: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或神灵,内容多为赞美祖先的功绩、祈求神灵庇佑,语言简洁庄重,节奏舒缓,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礼仪色彩。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开创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即直陈其事;“比”即比喻;“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 语言风格:以四言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灵活运用叠字、叠词(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参差荇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自主学习:初读文本 分层诵读,扫清障碍 学生自读:自由朗读2遍,第一遍关注字音和节奏,第二遍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句意,圈画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 “姝(shū)”“俟(sì)” “娈(luán)”“贻(yí)” “炜(wěi)”“洵(xún)” “荑(tí)” 怿 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每一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章:写青年之急 第二章:写美人赠管 第三章:写美人赠荑 第一章 字词:静:娴静,文雅。 爱:隐藏。 其:形容词词头。 见:出现。 姝:美丽。 搔:挠。 俟:等候。 踟蹰:徘徊。 城隅:城上的角楼。 翻译:娴静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不出现,急得我我挠头徘徊又紧张。 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男子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男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第一章:介绍男子等待女子的痴情、焦急情态。 第二章 字词: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萧。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说:喜爱。 怿:喜爱。 女:通“汝”,你,指“彤管”。 翻译:娴静姑娘真美好,送我一枝小彤管。 彤管鲜红有光彩,爱这彤管真美丽。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男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 表明男子对女子的美丽喜爱。 第三章 字词: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洵: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