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2293

2026届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六国论》课件(共40张PPT)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4632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6届,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 cover
(课件网) 苏 洵 六 国 论 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文言文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古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及论证方法; 3.感受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行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真挚而迫切的爱国之心及观照现实的写作意识。 复习目标 苏洵(1009 — 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右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三字经》 作者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本文即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文体知识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本文属于史论文。 “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韩赵魏 楚燕齐 秦国远交近攻十年灭六国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邪 ?4.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一起来找茬?———请判断下列翻译是否正确,否,则请改正。 1.六国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不善作战,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向秦国割地求和。 2.向秦国割地求和,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3.或者说:六国互相灭亡,难道都是因为向秦国割地求和吗? 4.回答说:不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因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而灭亡。因为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不能独自玩完。所以说:弊病在于向秦国割地求和。 第1段 诵读并疏通文意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邪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向秦国割地求和。向秦国割地求和,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向秦国割地求和吗?回答说:“不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由于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而灭亡。因为是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向秦国割地求和。 兵:武器 赂:贿赂 道:根源 或:有人 第1段 诵读并疏通文意 互:交互 率:全都,一概 盖:表原因 完:保全(形作动)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弊在赂秦。 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整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弊在赂秦 六国破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提挈下文议论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义项 例句 ① 技盖至此乎 ②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③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 ④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⑤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⑥ 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张衡传》) ⑦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⑧ 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本纪》) ⑨ 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