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2570

七下第四单元作业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41596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下,第四,单元,作业,设计,格式
  • cover
课 题 来 源 授课对象 设计者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七年级学生 作业类型 单元作业 单 位 【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或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 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 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 见解。 【课标分解】 目 1.学什么? 标 确 立 依 据 课 标 分 析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文章,体裁多样,有散文、小说、议论文,还有文言文。 学习本单元,要学习略读的方法。学习作者善于通过叙事或说理剪裁、加工情节运用设置悬念、托物言志等多种表现手法等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 2.学到什么程度?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品格和价值追求,重视阅读方 法,学习略读,学生应用精读方面积累的经验,自己去读,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 导。关注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在略读的基础上,深入、细致研读重要语句、段 落,体会、理解人物品质。 3.怎么学? 学习本单元,要侧重理解和感悟。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课文中简洁生动、具 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摘抄、积累。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读,不再像教读课那样去分析课文。完整、 准确地复述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绘制课文结构图。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些方法, 从题目猜想文章内容、从题目产生问题、注意每一段的段首句、注意结尾与开头 的呼应等。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修身正己”,本单元选编的五篇文章,体裁各不相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驿路梨花》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讲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品德。《有为有不为》通过对比“有为”与“有不为”,结合日常小事与历史大事,以“利国利民”为尺度,探讨道德判断标准,引导读者在生活中积累小善,关键时刻坚守大义。《青春之光》通过真实细腻的叙事,诠释了“青春因奉献而闪光”的核心思想,传递出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与担当的主题,为学生理解“责任”“奉献”提供了鲜活范例。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者的鄙视和厌恶。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教材 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的、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七下教材里, 既有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也有小人物的精彩故事。本单元,阅读主题是“修身 正己”,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提供 了很好的榜样力量。 学情 分析 1.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2.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文字则可以快速阅 读。 单元 教学 目标 3.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4.汲取名人精神力量,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故事,在责任、 公德等方面有所提升。 课时 安排 第一课段 略读课文 概括内容———教读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读课《驿路梨花》 2 课时 (10 课时) 第二课段 美文联读 广泛涉猎———课内外美文联读 1 课时 感受美德 发表见解———自读课《有为有不为》 《青春之光》 2 课时 变式改编 解读精神———教读课《陋室铭》 《爱莲说》 3 课时 总结技法 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