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2775

【核心素养】4.2.3 合理用药(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3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537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年级,生物,2024,少版,教学设计,核心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冀少版生物八上4.2.3《合理用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是 “健康地生活” 主题下的实践应用型内容,承接 “拒绝毒品” 等不良行为规避知识,聚焦 “科学医疗措施对健康的保障作用”,深化对新课标核心概念 “药物分类与合理用药” 的落实。 教材以 “药品认知 ———用药原则 ———实践应用” 为逻辑主线,通过药品说明书解读、药物分类对比、用药误区辨析及家庭药箱整理等活动,将抽象的用药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既强调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科学区分” 等基础认知,又突出 “对症用药、遵医嘱、查效期” 等实践原则,更通过抗生素滥用等案例渗透健康责任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生活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对青少年建立终身健康的用药观念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健康生活方式”的初步概念,部分学生接触过家庭药箱或感冒用药,但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药品说明书关键信息”“合理用药原则”等缺乏系统认知。学生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具备一定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但抽象概念(如药物副作用)的理解需结合具体案例;实践操作(如整理药箱)兴趣较高,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活动深化认知。易存在“中药无毒副作用”“用药量越大效果越好”等错误观念,需通过案例辨析纠正。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理解合理用药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谨慎对待药物使用。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药物说明书,归纳安全用药的关键信息(如剂量、有效期、禁忌),形成批判性思维。 探究实践:通过模拟“家庭小药箱整理”“用药场景判断”等活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树立安全用药意识,主动向家人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承担健康生活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合理用药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谨慎对待药物使用。 2.通过分析药物说明书,归纳安全用药的关键信息(如剂量、有效期、禁忌),形成批判性思维。 难点: 1.通过模拟“家庭小药箱整理”“用药场景判断”等活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树立安全用药意识,主动向家人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承担健康生活的社会责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问:“有人感冒咽痛想买抗生素,药店为何建议找医生?感冒冲剂却可自行购买?”然后引出主题:“这与合理用药有关———怎样用药才合理?” 展示新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 思考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讨论抗生素与感冒冲剂的区别。 齐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引出核心问题。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收集家庭常备药品的说明书 1.布置课前作业:收集家庭常备药品说明书,认真阅读,重点关注表4-2-2中所列项目,并将说明书中的相应信息填入表中。 2.播放合理用药的相关视频,初步解药药品说明书及合理用药。 1.完成家庭常备药品说明书的收集,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 2.观看视频,思考讨论,说出自己对合理用药的初步认识。 培养信息提取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任务二:学习药品说明书 讲解药品说明书核心要素:强调 “功能主治(对症依据)、用法用量(安全剂量)、有效期(质量保障)、禁忌(风险规避)” 四大关键项。 阅读说明书,填写信息记录表,圈画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 任务三:学习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组织对比讨论:“哪些药品有‘OTC’标识?购买时需要处方吗?”,结合课件总结药物分类: 非处方药(OTC):标有标识,无需处方,如布洛芬、碘伏,可自行按说明使用。 处方药(Rx):无 OTC 标识,需处方,如阿莫西林(抗生素),需遵医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