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三:新闻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把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2.了解掌握消息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3.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新闻写作。 教学重点 1.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把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2.了解掌握消息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教学难点 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新闻写作。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了解新闻写作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闻是对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不是所有的社会突发事件都是新闻,只有具备新闻价值的新闻才是新闻,才有报道和阅读的必要。 我们要学习写的就是有价值的新闻,是真正的新闻。 二、整体感知 明确概念 我们要学习写作的新闻是有价值的新闻,一般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时效性。新闻要“快”和“新”,在写作时要选择最新鲜、及时的信息。 2.接近性。新闻报道的事件内容与受众在地理上、心理上要接近。 3.重要性。要选择新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提炼整理。 三、新闻写作 (一)必做任务: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课本“任务二”中搜集的新闻素材,参考“技巧点拨”,写一则消息。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关于各类型新闻文体的写作 (1)首先,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以引起读者的关注。 (2)其次,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①导语常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②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有时还要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 ③背景是指消息所报道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通过对比、说明和阐释,使报道更加具体和深入。背景一般暗含在主体中,也可放在导语和结尾部分。 ④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有时候对全篇做小结,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时候写出发展趋势,引起读者注意。 ⑤附加部分———电头,指放在导语前面的,或是用括号的形式介绍发稿通讯社、发稿时间及发稿记者等情况的文字。 技法指导: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3)再次,要写好导语。导语是消息的核心,也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重要特征。 (4)最后,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易懂,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讲究生动形象。 (二)选做任务:任选下面表格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新闻特写 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现场。 人物通讯 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 事件通讯 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 1.新闻特写:一篇新闻特写往往精选一两个典型故事,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辅以设置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和抖包袱等故事表现手法,在增加报道趣味性的同时,不断深化或衬托新闻主题,并强化新闻传播效果。 2.人物通讯:选择人物时的注意事项: ①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②能构成新闻,有较突出的事迹; ③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④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表现人物时的注意事项:表现人物性格的奇异点;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特点;借他人之口刻画人物形象;借景写人。 3.事件通讯:写作时须注意——— 一要以时间为中心,有较强的情节性; 二要写好事件的高潮; 三要在写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