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5184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共1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472793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1 情景导入 3 内容赏析 2 人物通讯 4 人物形象 目 录 01 情景导入 视频中讲的主要人物是谁?通过视频我们可以了解到与他有关的什么知识? 了解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02 人物通讯 什么是人物通讯?它有哪些分类?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中心报道对象(写人为主,即使写事也围绕人来写),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最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的三种类型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群像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 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特写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传记式 3 2 1 03 内容赏析 重点字词字音有哪些?标题的分析,分析文本线索。 稻菽( ) 签署( ) 山麓( ) 分蘖( ) 籼稻米( ) 蕴藏( ) 一蔸( ) shū yùn dōu shǔ xiān lù niè 明确字音 特点:综合使用正标题、副标题、小标题。 正标题 副标题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小标题 标题含义 标题含义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①正标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的不仅是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而且还隐含着对未来农业更广阔前景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②副标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点明其主要身份,“袁隆平”点明通讯的主人公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③小标题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布局谋篇,层次清晰,结构巧妙。 04 人物形象 文中讲了那几件事?这几件事可以看出袁隆平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文中写了那几件事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即赴北京领奖的前几天,袁隆平仍在稻田里工作。 1961年7月,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并精心育种,但是他在1962年春天的试种却没有成功。袁隆平虽然有些失望,但并没有放弃研究。 1964年7月,袁隆平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1992年6月,袁隆平用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 袁隆平自1986年以来规划并选育超级杂交稻。 文中写了那几件事,展现袁老什么样的品德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即赴北京领奖的前几天,袁隆平仍在稻田里工作。 1961年7月,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并精心育种,但是他在1962年春天的试种却没有成功。袁隆平虽然有些失望,但并没有放弃研究。 1964年7月,袁隆平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1992年6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