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6529

【核心素养】 浙教(2024)版七上《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一课时》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10-0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5次 大小:49357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一课时,核心,2024,浙教,素养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细胞的发现史;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知道对光和调焦的方法,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能用绘图法正确表达观察到的显像。 科学思维:理解生物所具有的特征,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能独立对光、调焦,了解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和方法、正确绘图。 探究实践:通过对某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的观察,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能利用这些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通过模仿练习,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态度责任:通过学习生物与非生物,明确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了解细胞的发现对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性;体会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养成爱护显微镜并规范操作显微镜的习惯。 【课前预习】 一.生物是什么 1、判断生物的依据:根据物体 将物体分为 和 。 2、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3、生物的基本特征: (1)能进行 (呼吸、需要营养、排泄废物); (2)能生长和发育; (3)具有应激性; (4)能繁殖后代; (5)能 、变异、进化; (6)能适应 和影响 ; (7)都是有 构成的(除 以外)。 二.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时间 人物 贡献 说明 1665年 用自制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观察到的是 19世纪 30年代 布朗 发现植物细胞内有 / 19世纪 40年代 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 构成的, 并且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 细胞结构 20年后 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 细胞学说 内容 ① ; ② ; ③ 。 意义 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 三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各部件名称>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1)镜座; (2)镜臂 (3)镜柱; (4)载物台; (5)压片夹; (6)遮光器; (7)反光镜; (8)物镜转换器; (9)粗准焦螺旋; (10)细准焦螺旋; (11)目镜和物镜; 2、显微镜主要结构的功能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安放:左手托 ,右手握 ,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 方; (2)对光:转动 ,使 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让较 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 (光线亮时用 ,光线暗时用 ),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 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 。 (4)调焦 ①眼睛盯住 ,向 转动 ,使镜筒慢慢下降; 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 调节 ,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 ,使物像更加清晰; (5)观察: 。 4、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调节视野明暗的是 或 ;调节视野清晰度的是 。 ①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 ,镜筒 ,且变化明显;粗准焦螺旋 ,镜筒 ,且变化明显。 ②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 ,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2)光线强弱问题:光线弱,选用 光圈, 面镜;光线强,选用 光圈, 面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放大的是细胞的 ,不是细胞面积或体积) (4)目镜和物镜的区别 ①目镜: 螺纹,镜头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 ,视野越 ; ②物镜: 螺纹,镜头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 ,视野越 。 (5)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视野的区别 低倍镜 高倍镜 ①低倍镜下,观察范围 ,细胞数目 ,体积 ,视野 ,物镜离玻片标本 ; ②高倍镜下,观察范围 ,细胞数目 ,体积 ,视野 ,物镜离玻片标本 。 (6)分析视野中的污点 ①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 。 ②判断方法:一般通过 和 观察污点是否移动,来判断污点所在的位置。 ③具体方法:转动目镜,若污点 ,说明污点在 上;若不动,再移动 ,若污点 ,说明污点 上;若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