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57115
23 《孟子》三章 课件(共83张PPT)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4229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八年级
,
2024
,
编版
,
语文部
,
初中
,
学年
(
课件网
) 23 《孟子》三章 EDUCATION 学习目标 积累文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重点) 把握课文层层推理、结构严谨的论证过程,体会其流畅雄辩的论证风格。(难点) 体会“人和”“大丈夫”的内涵,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体会行正道、经磨难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重点)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其言论汇编在《孟子》一书中。 作者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即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又精练准确。《孟子》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作品简介 本课三篇文章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 背景链接 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孟子的这些思想、言论及政治主张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文体知识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这类作品的代表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 地理优势。 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城墙,与“郭”对举时多指内城。 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围。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这。 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军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坚固。利,锋利。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到。 极点。 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同“叛”,背叛。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亲戚畔之( ) 通“叛”,背叛 通假字 字词释义 委而去之( ) ( ) 七里之郭( ) 池非不深也( ) 古今异义 古义:放弃;今义:委托。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一词多义 之 三里之城( ) 夫环而攻之( ) 寡助之至( ) 亲戚之所畔( ) 助词,的 代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26)
【轻质减负】第15课《背影》情境化教学课件(2025-09-26)
【轻质减负】第15课《背影》教学设计(2025-09-26)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外国语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练习语文试题(无答案)(2025-09-26)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城区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9-2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