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纪 白 念 求 恩 毛泽东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理论家。 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14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早期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1年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 《为人民服务》等。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如《沁园春·雪》《卜算子 · 咏梅》《长征》等。他的主要著作收在《毛泽东选集》中。 人物简介 白求恩(1890—1939)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8年初,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转赴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工作。 1938年11月,率医疗队到山西进行战地救治。 人物简介 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了300毫升的血,并且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 人物简介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他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伤员做手术时感染病毒,仍不顾伤痛又赴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背景链接 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悼念国际友人白求恩,毛泽东同志赠送了花圈,并题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1939年12月21日———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这篇文章,初稿写于1939年12月21日,发表在延安刊物《党的工作》上。原题为《学习白求恩》,后改为《纪念白求恩》。 派遣 ( ) 热忱( ) 拈轻怕重( ) 纯粹( ) 精益求精( ) 殉职( ) 狭隘( ) 晋察冀( ) 鄙薄( ) qiǎn cuì chén ài niān xùn yì jì bǐ bó 形近辨析 益 (精益求精) 盎 (盎然) 殉 徇 (殉职) (徇私) 隘 (狭隘) 溢 (洋溢) 粹 悴 (憔悴) (纯粹) 试找出每一段的重点句 ,用 画出 ,并用“这一节赞扬了白求恩 的精神”,的语式把它表达出来。 默读感知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一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二段重点句: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要点: 要点: 默读感知 第三段重点句: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重点句: 要点: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关系 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做总结,号召大家学习。 第1段中,为什么要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 作用: 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充分表明了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引用别人的话,使这一观点更有说服力。 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