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兴隆洼遗址是距今8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这里发掘出170余座半穴居房址,排列有序,屋内有圆形灶坑,环绕聚落有一条防御用的壕沟;同时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玉器之一:一座墓葬中死者两耳处各有一件精美的玉玦。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兴隆洼文化( ) A.阶级分化出现 B.原始生活转向定居 C.礼乐制度形成 D.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2.元封五年,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秩六百石,其监察对象和范围有严格规定。西汉末年,王莽改刺史为州牧,秩二千石,州牧职权扩大。东汉初年,州牧依旧制改为刺史,降秩至六百石,但有驻地,奏事可遣计吏代行,不复自往。东汉末年,改部分资深刺史为州牧,为一州军政最高长官。据此可知,汉代刺史( ) A.由内朝官变为外朝官 B.政治地位持续上升 C.始终为地方监察官员 D.职权逐渐发生变化 3.南北朝时期,在黄河流域,窄袖的胡服十分流行,与宽袖的汉服平分秋色;《齐民要术》除记载了汉族的传统饮食,还记载了一些游牧民族的饮食烹饪,如奶酪、类似涮羊肉和烤乳猪的吃法。由此可知( ) A.民族交融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胡服比汉服更受人们的欢迎 C.人们的饮食结构得到了改变 D.游牧经济成为社会主导经济 4.公元780年,唐朝政府实行赋税制度改革,纳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标准开始由“税人”朝“税地”方向发展,实现了“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的效果。这一改革( ) A.彻底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造成了户籍制度的混乱 C.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5.西方现代城市地理学理论认为:19世纪开始的近现代城市化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及社会组织能力提高导致的在农村出现劳动力向外迁移的“推力”,以及在城市中出现的将富余劳动力吸引至城中的“拉力”的共同结果。西方普遍认为这种“推力”与“拉力”在10-12世纪初的北宋就已出现,并成为北宋新城市化的动力。据此,以下对北宋新城市化理解正确的是( ) A.坊市制度的严格执行属于北宋新城市化的“拉力”因素 B.统治者“不抑兼并”体现了北宋新城市化形成的“推力” C.理学的兴起属于推动北宋新城市化的“拉力”因素之一 D.统治者放松对市的管理无法体现北宋新城市化的“拉力” 6.明代书院盛行,儒学者经常于书院内讲学,如居于士大夫之列的王门后学罗汝芳讲学时,其听众除了知识阶层外,还不乏众多一般民众。明代士人何良俊则对当时的这种讲学之风多有批评,其中有云:“(讲学)创立门户,招集无赖之徒,数百为群,亡弃本业,竞事空谈。……至于天下慕而效之。正所谓处士横议,惑世诬民。”据此可知( ) A.明代书院激化了阶级矛盾 B.明代书院都为官方创立 C.明代思想禁锢开始被打破 D.书院促进了儒学平民化 7.下表列举了晚清时期部分“国歌”的相关情况。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时间 倡议人员或机构 国歌名 使用情况 地位 19世纪70-80年代 曾纪泽、刘瑞芬 《普天乐》 清朝部分驻外机构 清朝驻英公使曾纪泽创作,作为应付国际交往的代国歌,但未获清廷承认 1903年-1906年 清朝新建陆军 《颂龙旗》 被京、津、沪、冀、鲁、苏、闽、皖、鄂等地的政、军、商界作为“国歌”使用 为新建陆军的军歌,将其作为“国乐”用于外交场合,但仍非正式国歌 1911年10月4日 礼部提议,溥侗、严复编制 《巩金瓯》 一周后爆发辛亥革命,来不及推行 清朝正式国歌 A.折射出清朝外交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B.清政府积极主动适应近代外交体系 C.清政府逐渐下放了创作国歌的权力 D.清朝创作和使用国歌符合国际惯例 8.在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背景之下,《新青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