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鲁 迅 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掌握基本字词,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卷网-2005年版)。 时间 文章写于1926年。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缘由 背景链接 确凿( ) 菜畦( ) 轻捷( ) 窜( ) 云霄( ) 蟋蟀( ) 斑蝥( ) 倘若( ) 人声鼎沸( ) 攒成( ) 收敛( ) 倜傥( ) 脑髓( ) 鉴赏( ) 人迹罕至( ) záo ◆生难字 qí jié cuàn xiāo shuài máo tǎnɡ cuán liǎn suǐ jiàn hǎn dǐnɡ tì tǎnɡ ◆多音字 ( )拗断( )执拗 ( )拗口 ( )攒动( )积攒 拗 攒 ǎo niù ào cuán zǎn 【轻捷】 【鉴赏】 【无从】 【和蔼】 【质朴】 【渊博】 【宿儒】 【倜傥】 【淋漓】 轻快敏捷。 鉴定和欣赏。 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做某件事)。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朴实;不矫饰。 (学识)深而且广。 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洒脱;不拘束。 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 ◆词语解释 【高枕而卧】 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 【人声鼎沸】 【人迹罕至】 例句:结束了日夜操劳的日子,母亲终于可以高枕而卧了。 例句:山顶终年积雪,人迹罕至。 例句:这个城市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声鼎沸的集贸市场。 文题解读 百草园,在绍兴城内鲁迅故居后面。三味书屋,在鲁迅故居附近,鲁迅小时候曾在这里读书。“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先写“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的顺序来记叙自己的一段童年生活的。 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9-24)回忆“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塾 师 寿 镜 吾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的意思是“读书味如稻粮,读史味如肴馔(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大意是:读四书五经如五谷杂粮,是根本;读史书味如丰盛菜肴;读诸子百家书,则味如鱼酱肉酱,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说说第2段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抓典型景物,提取关键词句 从不同角度赏析 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顺序:时间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