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 二战期间,美国实行战时经济政策,通过实行配给制度协调资源分配,为打赢二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战后,美国取消了定量配给制度,但其经济政策应该何去何从呢…… ◎“蓝点”用于购买罐装、瓶装等加工食品;“红点”用于购买肉类、鱼类和乳制品。 ◎二战期间美国小男孩使用配给券购买罐头 资本主义国家 的新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第19课 美好与野蛮、进步与倒退之间的对比从未像20世纪时那样明显……短短100年时间……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发生巨变。 ———W.迈克尔 布卢门撒尔 探究:20世纪究竟发生了什么巨变?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哪些挑战?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豪车 时尚 柯立芝繁荣,建国以来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 美好、进步的20世纪 流落街头,变卖家产 野蛮、倒退的20世纪 枪林弹雨,家园被毁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 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经济危机时的美国人民 二战后的欧洲废墟 五年计划时期苏联的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社会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经济危机暴露自由放任的弊端 缺乏协调机制造成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凯恩斯主义的提出和实践 (一)背景 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提出,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宏观调控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表现 美国:1946年2月,杜鲁门签署《1946年就业法》,根据此法,联邦政府必须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政策、职能、资源,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 英国:工党执政时期,政府掀起了国有化浪潮。保守党上台后,接受国有化的现实,同时加强私人企业经济,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 法国:戴高乐政府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强力干预和管理,主要措施有两个:一是国有化,二是经济计划化。 联邦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既坚持自由竞争原则,又要有国家对经济进行适当调节。 日本:1955年日本出台第一个长期发展经济的计划《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80年,日本正式将“技术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官方文件。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特点: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①加大政府公共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期间(年) 年均生产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提高% 美国 1974-1979 -0.1 8.6 英国 1974-1979 0.8 15.7 法国 1974-1979 2.7 10.7 应对: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国有企业私有化。 代表人物:里根、撒切尔 滞胀: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表现 -2- 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 -2- 经济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 积极影响 -1-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 -3- 资本主义依然是富裕与贫困, 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并未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局限性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三)评价 (四)二战后资本主义国际协调 布雷顿森林会议 背景: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无序竞争最终引发了两次损失惨重的世界大战。各主要国家领导人认识到战后必须建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