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3015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9770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我们是为王打鱼的公乘得和旧将曼。现在给王看守陵墓。后世的君子们,你们好啊。”你认为具备怎样品德的人才能称得上“君子”?请结合身边人谈谈。课堂引入 选自《论语译注》 1.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2.《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3.正音:自省 x ng 如乐何 yuè 文质彬彬 bīn 譬 pì 如 未成一篑 kuì 八佾 yì 语录 弟子 再传弟子 大学 中庸 孟子 ? ? ? ? ? ? 孔子信息、《论语》简介 温故知新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作者简介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任务一:翻译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要求: 1.翻译后,指出考察的重点字词 2.概括主要内容后,谈谈你的联想或疑惑 文白对译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小心,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请教,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敏捷,勤快 而:表并列 就:靠近 于:对于(在)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 通“矣”,了 已: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状后=于事敏而于言慎 如何理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与”好学“的关系?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启发:学习要排除干扰、不必过多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实践深化学习) 子曰:“多闻阙疑(存疑),慎言其余(剩余),则寡尤(减少过失)。”(言多必失,亦易自满。慎言促使内化与反思。 ) 启发:深化学习、避免浮夸。“敏于事” 是向外探索,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知识,同时暴露自己的不足。 “慎于言” 是向内收敛,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为发现不足和继续学习留下空间。 宋·朱熹:“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常存不足之虑,盖真见夫义理之无穷,学问之有趣(张居正),则可谓好学矣。 你能够想到的有关“仁”的成语或词语有哪些?仁的含义是什么呢? 仁人志士、当仁不让、仁至义尽、为富不仁、一视同仁 你能够想到的有关“礼”的成语或词语有哪些?礼的含义是什么呢? 礼貌、礼仪、婚礼、葬礼…… 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注释: ①季氏只是一个大夫,只能用四佾。 ②八佾:古代奏乐舞蹈,一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个人。 僭越! “礼”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背后所承载的“敬”、“爱”、“序”等“仁”的精神。季氏的行为,正是“不仁”的典型———他内心没有对天子的敬畏(不敬),没有对规则的尊重(不序),只有膨胀的私欲。所以,他的“八佾舞”是空洞、虚伪且具有破坏性的,是“不仁”之举。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