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上10《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3.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其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积极建构个体精神空间。 【教学重难点】 把握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积极建构个体精神空间。 【评价任务】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检测目标1)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检测目标2) 3.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积极建构个体精神空间。(检测目标3)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毕淑敏,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从医20多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二、课中学习(精讲点拨与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任务一:遇小屋·理思路,明内涵(检测目标1) 为帮助同学们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先了解“三间小屋”的内涵。 1.为了讲清“三间小屋”的内涵,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 预设:第1-6段:引出话题:人需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第7-18段:分析话题:如何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第19-20段:总结升华: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意义。 2.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每间小屋的特点是什么?默读课文第7-18段,圈画关键信息,完成导学案中的表格。 盛放 内容 理想 状态 如何修建 构建的 意义 第一间小屋 爱和恨 光明 温暖 爱比恨多,清扫负面的垃圾,给爱留下足够空间。 健康 庄严 努力 真诚 第二间小屋 事业 坚固 优雅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第三间小屋 自我 独特 安稳 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维、发现和意见。 3.小天提问:三间小屋的构建顺序可以调换吗? 预设:不能。情感是精神小屋的基石,事业是精神小屋的支撑,自身是精神的栖息地。三者各有侧重,从情感到理性的构建,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第二课时 任务二:入小屋·品方法,析语言(检测目标2) 1、在第一间小屋里,爱为什么要比恨多? 2、在第二间小屋里,为什么要寻找与爱好相符合的事业? 3、在第三间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这矛盾吗? 小组讨论,找出相关语句,从语言赏析或论证方法的角度思考。 预设①:在第一间小屋里,爱为什么要比恨多?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比喻,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有爱的小屋的美好,幸福。 对比论证,让我们明白了爱与恨对这间小屋的重要性,有力论证了要修建有爱的小屋的观点。 ②在第二间小屋里,为什么要寻找与爱好相符合的事业? 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比喻,将一个人从事不喜欢的工作比喻成“穿着淋湿的衬衣”,形象地写出了从事不喜欢的工作使其精神痛苦。 对比论证,将所从事爱好的工作和从事不喜欢的工作导致的结果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适合自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