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4381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6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53519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63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齐桓、晋文之事 穿越时空 穿越时空 思 假如你穿越到了战国时期,成为了( )子,你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各国混战,战乱频繁,大国吞并小国…… 面对这样的局面,你的“王”也想成就霸业,而你却要向王推行你的“王道”,你将会如何向王论道?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走进作者 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孟子 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三家分晋 ◎难字辨音 则王(wànɡ)乎 觳(hú)觫(sù) 褊(biǎn)小 彼恶(wū)知之 挟(xié)太山 忖(cǔn)度(duó) 便(pián) 嬖(bì) 莅(lì)中国 商贾(ɡǔ) 赴诉(sù) 畜(xù)妻子 放辟(pì)邪侈 衣(yì)帛 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xiánɡ)序 孝悌(tì) 胡龁(hé) 问 齐宣王想要像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用武力称雄争霸。孟子借此转移话题宣扬自己的“王道”。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并梳理其结构 文章主要内容 问 第一部分(第(1—20自然段)):正面提出“保民而王”。 第二部分(第21—33自然段):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 第三部分(第34—35自然段):阐述实施王道的具体措施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并梳理其结构 文章结构 第一阶段对话 问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重点词 仲尼之徒 这;一类人 无以 同“已”,停止; 则王乎 n作v,称王 齐王问霸道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类人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问 补充材料: 孔子曾多次与弟子谈论齐桓、晋文,论及齐桓公就有4次,论及晋文公有1次,论及桓公股肱之臣管仲的也有11次。 《孟子》中也多处记录了孟子关于齐桓、晋文事的言论。 思考:仲尼明明谈论过桓文之事,却为何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 齐王问霸道 引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引“王道” ▲重点词 莫之能御也 ;抵挡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第二阶段对话 谈 孟子谈“王道” 5.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6.曰:“可。” 7.曰:“何由知吾可也?” ▲重点词 何由:从何处,从什么地方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谈 孟子谈“王道” 8.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9.曰:“有之。” ▲重点词 舍:释放,放走; 觳觫: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