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6453

第三单元第三课 傍水而居 教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3005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单元,傍水,教案
  • cover
第三课 傍水而居 教案 《傍水而居》———江城武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标对应】 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武汉水都美景、地图、文字及视频资料的再现和感知,深化对家乡的了解。通过对水的时空了解,认识水对武汉的重要性。用情感接力方式升华人水相依关系。从热爱家乡到建设家乡。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人水(地)和谐。 2.针对武汉市在水方面存在的问题,能从人与自然和谐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1.感知武汉三镇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傍水而居的武汉生产和生活状态。 2.训练填图能力及从地图中分析获取信息能力,理解两江分三镇空间格局. 3.加深对武汉区域特色生活的认识。能联系现实、联系生活。体现综合课程特色。 【过程与方法】 音乐和美图入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水之地,水之美让学生在时间、空间上了解武汉,认识社会。探究水之利,分析水之忧、思考水之策,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来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分析解决社会现象、现实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应深刻认识到“水”对武汉的城市成长、生产、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尝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建设家乡的建议。 2.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不同区域具有区域特色生活的区域差异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教师自己开发课程资源,体现地方特色时,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如何体现人地(水)关系、教学方法上如何体现探究性。 四、设计思路 1.关于教学内容。 本课依附于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傍水而居》一课,并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教材上看,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太湖流域、大鱼岛村、水城威尼斯,但这三个案例主要分布在沿海或傍海,对中国更多的傍江河而居的内陆城市来说有些遗憾。内陆学生认识水与本地区意义和作用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同时考虑到武汉水文章太大,武汉人与水关系重大及时间限制,本课主要选取内容为武汉与水,对世界与国内同类区域的比较不能兼顾。同时注意到对武汉地区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亲和、亲近、亲切。因此,把学生的生活积累、体验作为课程资源。从探索时空、走进社会角度设计内容。 2.关于学习方法。 水之美用图片欣赏,水之地用填图和分析地图,水之史用视频资料体验总结,水之利用合作探究交流,水之忧、水之策用独立探究交流。水之情进行情感升华,拓展探究延伸课外。 3.关于学生学法。 通过读图、析图指导学生学习利用地图,教师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体验性学习,启发学生利用各种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尝试解决问题。既要有热爱武汉之情,也需要有建设武汉之智。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 五、教学资源准备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及已有的社会知识,收集网络资源(准备大量图片及相关视频资源),自主编辑学习资料,设计学生探究学习任务单,选取和课堂教学契合的资料,开发与教材和课标吻合的地方性特色课程资源。 六、教学过程 ㈠、水之美(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联系教材傍水而居,导出武汉,感受欣赏水之美,展示长江(大桥)、汉江(晴川桥)、东湖、中山公园等美丽风景(背景音乐为与武汉古琴台有关的古曲《高山流水》) ㈡、水之地(从空间了解武汉自然环境) (多媒体展示政区图,武汉在什么位置) (多媒体展示地形图,武汉属于什么地形) (多媒体展示气候类型图,说说武汉什么样的气候) 动手探究:填一填武汉水域示意图(请标明汉阳、汉口、武昌及其分界线长江、汉江) 师生共同完成地图水域分析:1、全市共有水域面积大(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