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探界者”钟扬 援藏16年,在西藏行走50万公里,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 问题激疑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说这句话的人已经长眠于地下,但他采集的种子却在孕育着崭新的生命。 1、了解时代楷模钟扬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 根据小标题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精神品质。 3、体会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拟写一句话新闻。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体会选材特点和细节描写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钟扬的优秀事迹,感受他们的人生情怀,认识劳动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目标引领 Part 01 自主探究 人物链接 钟扬,于1964年5月出生在湖南邵阳,后于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生前担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同时身兼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之职。作为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他不仅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称号,还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钟扬教授长期致力于植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与教学,其成果斐然,为学术界贡献了众多重要发现。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前往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年仅53岁便英年早逝。他的离世,不仅令学术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袖,更让无数人深感痛惜。 作者介绍 叶雨婷 中国青年报社教育科学部记者,2008年被保送上大学。代表作《“探界者”钟扬》选入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2018年1月赴上海、成都、拉萨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历时两月, 克服高原反应,深入挖掘了钟扬老师的家人、朋友、同事及学生的故事,写出《“探界者”钟扬》这篇报道。 写作背景 在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你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钟扬颁奖辞 写作背景 在采访前期,叶雨婷与部门主任堵力老师进行了周密的策划沟通。她发现钟扬教授是一个多面人物,既有少年天才的聪慧,又有种子达人的执着,科学队长的严谨以及接盘导师的温情。在历时一周的实地采访中,叶雨婷走访了钟扬的家和多个工作地点,与60多位相关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收集了大量文字材料。她精心挑选出这些“小故事”,力求还原一个真实而立体的钟扬。 叶雨婷表示:“这种写作方式虽然不同于一般的典型报道,但却是中国青年报一贯坚持的新闻理念。我们致力于呈现新闻事实,让读者自己去判断,以期做出真正能触动人心的报道。” 《“探界者”钟扬》刊发于2018年3月26日的《中国青年报》,讲述了“探界者”、复旦大学已故教授钟扬的生平。 拟南芥( ) 调侃( ) 戛然而止( ) 毛坯房( ) 屋脊( ) 悲怆( ) 撰写( ) 跌宕起伏( ) 字词积累 jiè kǎn jiá pī jǐ chuàng zhuàn dàng 戛然而止 鼎鼎大名 雷厉风行 跌宕起伏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悲怆 意为“悲伤凄惨”。怆,伤也 。 奇葩 原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