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测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2题每题3分,13-20题每题4分,共68分) 1.(2024·玉林高一上期末)明代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曾说:“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统一王朝 B.嬴政灭六国后,铲除了前代一切制度 C.秦统一后,首创郡县制以代替分封制 D.秦传承了周文化,并保留自己的特色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旨是表明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统一王朝,故选A项;废除前代的各种礼仪和文化制度,仅是题干的部分内容,排除B项;郡县制在战国后期就已经出现了,排除C项;据题干“一切铲除之”说明秦朝废除了周文化,而不是“传承”,排除D项。 【题点】秦的统一 2.(2025·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秦朝“以地域划分为基础来进行统治和管理,较之以血缘划分管理为基础更具稳定性,也更符合统治管理的精神”。材料中的“精神”指( ) 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厉行法治,严刑酷法 C.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赋予地方政府自主权 答案 C 解析 材料评论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稳定性”说明郡县制的推行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与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以及严刑酷法,故选C项,排除A、B项;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地方自主权受到了严重削弱,排除D项。 【题点】秦巩固统治的措施 3.(2024·佛山高一上期末)秦代商人有专门的户籍,称为“市籍”。根据《史记》《汉书》记载,秦政府将“有市籍者”乃至其子孙都送去戍边。据此可知,秦代( ) A.户籍管理制度混乱 B.赋税徭役征发繁重 C.推行抑制商人政策 D.鼓励发展边疆经济 答案 C 解析 秦政府将有“市籍”的商人及其子孙送去戍边,这表明秦朝限制和打压商人,是推行抑制商人政策的体现,并非为了发展边疆经济,与赋税徭役征发繁重无关,故选C项,排除B、D项;材料仅提及秦代商人有专门的“市籍”以及对有市籍者及其子孙的戍边规定,不能得出“户籍管理制度混乱”的结论,排除A项。 【题点】秦巩固统治的措施 4.(2024·内江高一下期末)为控制广阔国土,特别是六国旧境,秦始皇修建由首都咸阳到全国各地的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为加强北方防务,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修筑由咸阳经云阳,直达九原的直道,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在西南地区,修筑今四川宜宾以南至云南昭通的五尺道。这些交通建设( ) A.使当时的文化认同感增强 B.改变了全国各地落后面貌 C.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保证了秦朝政权长治久安 答案 C 解析 秦始皇修建驰道、直道、五尺道等交通设施,加强了首都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有利于对广阔国土的控制,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文化认同感,排除A项;“改变了全国各地落后面貌”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秦朝二世而亡,排除D项。 【题点】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5.(2024·广州天河高一上期末)以下是关于秦朝徭役征发的不同记载,这可用于说明( )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批评)……水雨,除兴(遇到大雨,免罚) 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 A.文献通过考古印证才有史料价值 B.考古发现推动历史研究的发展 C.史料数量的多少影响了历史认知 D.考古史料比文献史料更为可信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关于秦朝的徭役征发,考古发现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提供了与《史记》不同的信息,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秦朝的徭役制度,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史料数量的多少确实可以影响我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考古史料和文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