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2课时 简单判断的演绎 推理方法 知识点一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知识点二 三段论推理 议题一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议题二 三段论推理 ◆ 新课导学 ◆ 新课探究 ◆ 总结归纳 ◆ 课堂评价 知识点一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1)必要性: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表达更为恰当和灵活,我 们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对一些性质判断的_____进行 变换,如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或者将否定判断形式 转换为肯定判断形式。这就要运用_____推理。 形式结构 性质判断换质 (2)含义: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_____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 性质判断的“____”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换质 质 (3)性质判断换质推理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_____。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____,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 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_____。 量项 质 谓项 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1)必要性: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们有时需要将 性质判断的断定对象进行变换,也就是把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 _____进行互换。这就要运用_____。 位置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2)含义: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_____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 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_____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换位 位置 (3)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每个性质判断都对其主项和谓项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作了断定。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 所反映的_____,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_____的。没有断定其主 项或谓项所反映的_____,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_____的。主 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全部对象 周延 全部对象 不周延 (4)性质判断换位推理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_____。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 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_____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联项 位置 3.使用和作用 (1)使用: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_____和_____结合起来运 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 (2)作用: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_____形式或 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_____认识重点的作用。 换质法 换位法 变换语句 调整或强调 [思考] 从“凡地主都是剥削者”换位推理出“所有剥削者都是地主”是 否正确? [答案] 不正确。从“凡地主都是剥削者”只能换位推理出“有些剥削者 是地主”,不能得到“所有剥削者都是地主”。如果得到的是后者,则不 仅不合乎“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的换位规则,在事实上 也是不成立的。 知识点二 三段论推理 1.含义 这里讲的三段论是性质判断三段论。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 _____,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前提 2.三段论的结构 大项、小项、中项。大项即结论中的谓项,小项即结论中的主项,中 项即在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三段论的大项和 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_____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_____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 的_____。 中项 中项 结论 3.三段论的一般性规则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_____不同的项。在前提和 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____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 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_____”的错误。 三个 两 四概念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_____一次。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 延,也就是说,两个前提都没有断定_____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就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