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7622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97904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课,夏金元,金元,统治,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思考:宋神宗的话反映了什么,为什么辽、西夏相比之前的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更难对付了? 材料一: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他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人)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 1、了解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发展及相关制度建设,认识中华民族发展的多元性; 2、认识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政权 类别 辽 西夏 金 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自主梳理:了解辽夏金的基本史实 会宁府-中都 完颜阿骨打 女真族 1115年 1038年 党项族 兴庆府 元昊 蒙古汗国 耶律阿保机 916年 金 上京 契丹族 蒙古汗国 灭亡于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 耶律阿保机 民族: 人物: 时间: 都城: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916年 上京 国号: 辽(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 辽(916-1125)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胡服,掌实权;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汉服,仿汉制 制度: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 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辽(916-1125)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契丹国其实既有皇都,也有五京之制,然而契丹皇帝一年四季却巡幸于四捺钵之间,政务皆在捺钵中处理,捺钵之地实际上是契丹国的政治中心、最高统治者所在地 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 辽(916-1125)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 民族: 人物: 时间: 都城: 国号: 党项族 元昊 1038年 兴庆(今宁夏银川) 西夏 西夏(1038-1227) (1)政治上: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 (2)经济上: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文化上: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措施: 西夏货币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 既保持党项贵族在政府里的主导地位, 又适应汉族地主建功立业的要求 西夏: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宁夏博物馆的鎏金铜牛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 西夏(1038-1227) 时间: 都城: 国号: 完颜阿骨打 1115年 会宁府(上京) 1153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金 金(1115-1234) 1.基本沿袭唐宋 2.猛安谋克 (平时耕作 战时出征) 3.金世宗--大定之治 制度: 民族: 人物: 女真族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 金:猛安谋克制 金(1115-1234) 一、多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 金:猛安谋克制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畋渔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兵志》 军事社会组织:猛安谋克 特点:兵农合一 “大定之治” 效果: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军事单位 社会组织 基层制度 金(1115-1234) 一、多民族政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