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68135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40373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论语》十二章 诵读感悟“学” 研读文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敏:勤勉。 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 就:靠近,到。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 已:同“矣”,句尾语气词 表陈述,相当于“了”。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从《学而》这段话,孔子是怎样阐述“好学”的? 这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 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 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 第三条是在行动上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君子应安贫乐道,谨言慎行,重精神轻物质。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 如何做到“好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研读文本 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 齐:形作动,看齐。 内:名作状,在心里。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你如何看待这种好学方法?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研读文本 为:堆积。 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 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平地:填平洼地。平:形作动,填平。 覆:倾倒。 往:坚持。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对比)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 本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好学”的最高境界: 闻道:得知真相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即使当晚为真理死去,也没有遗憾。”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真理”具有怎样的态度?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诵读感悟“《诗》”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研读文本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何莫:为什么不。 夫:那。 兴:指激发人的感情。 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指讽刺时政。 迩(ěr):近。 事:侍奉。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