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0850

8.2《登高》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23995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登高,课件,27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杜 甫 登 高 学习目标 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1 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 3 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导入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可是有一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满身病痛,肺病、风痹、疟疾、耳聋、右臂偏枯……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蜀中大乱,商旅断绝,吐蕃、党项羌、土谷浑不断入侵,百姓流亡、官兵残暴。他远离家乡,一个人孤独地漂泊在外。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徘徊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 、杜少陵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 ”。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 这条主线。其诗歌风格基本上是“ ”,“ ”和“ ”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作者简介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三吏 三别 知识补充 补充: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指思想内容。 “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则指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音乐美。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到夔州,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在这三年里,他生活很困苦,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诵读感知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zhǔ liáo zhuó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孤独。 解题 “登”,升也,走上高处; “临”,视也,自上视下。 所谓登临诗,是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山、亭、台、楼、阁等)而情思涌动,赋诗兴叹,抒发自己胸怀的诗词。 登临诗 一、羁旅漂泊,思乡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感时伤怀,忧国忧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三、咏史怀古,借古讽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四、诗情哲理,旷达隐逸。 登高诗 诗意疏通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所见 所感 秋风急劲,蓝天高远,猿啼凄清。 小洲水清沙白,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地飘落, 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滚滚而来。 漂泊万里远离故乡更添悲秋情绪, 晚年垂老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因抱病停了消愁的酒杯。 诗意疏通 分析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划分层次内容并判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