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1852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大题突破(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含解析)高中历史--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296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突破,历史,发展,解析,高中,封建
    大题突破(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分值:60分) 1.(2025·江西上饶高三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至于(南朝刘宋)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卷网-《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今山西大同),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摘编自[北齐]魏收《魏书·任城王(拓跋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所产生的影响。(6分) 2.(2024·广东梅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于曹丕废汉自立(公元220年),止于隋灭陈(公元589年),历时将近400年。就其时代特征而言,有以下几点: ①政治方面:长期分裂割据。 ②南北经济:江南开发。 ③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交融。 ④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⑤士族政治:在盛极而衰的过程中显示其特色与能量。 ⑥思想文化:包容异质和张扬个性。 ———据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整理 请从上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②南北经济”和“③民族关系”中任选一点,结合该时期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2分) 3.(2024·湖南娄底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据杜佑《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是时(583年)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隋文帝)令州县大索貌阅……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高祖(隋文帝)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是时(613年)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粮仓),犹大充牣(殷实),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秸秆)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据魏征《隋书·食货志》 材料三 (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据《贞观政要·辩兴亡》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二所述的历史现象。(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隋代兴亡”中蕴含的唯物史观原理。(6分) 4.(2024·北京海淀区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一词始见于记载两晋南北朝史实的史籍中。在当时东晋、南朝士人中,“强胡陵暴,中华荡覆”“中华覆败,沉没戎虏”是一个很普遍的说法。将原西晋统治下中原地域的朝臣、士人统称作“中华人士”“中华之士”。从当时对“中华”一词的使用来看,可以发现如下事实:第一,“中华”用以指原西晋统治下的中原地域;第二,“中华”一词主要用以称谓原西晋的朝臣和中原士人。第三,使用“中华”一词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