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1973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4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含解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4189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优化组合,名校,百强,纲要,中外
    小题练4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D [据材料“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可知,《星期六评论》所表述的观点中暗示了国际竞争性的商业活动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这是一种对战争爆发可能性的预见,故选D项;英德矛盾尖锐化是表象,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是主旨,排除A项;据材料“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可知,《星期六评论》是说英国的商业利益受到德国威胁,鼓吹殖民掠夺并未反映题中的主旨,排除B项;军国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对内专制对外侵略扩张,英国舆论界的言论能够反映对外掠夺,但对内专制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2.A [依据材料“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可以看出华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一战中中国作为协约国一方参战,有利于战后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A项正确;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并没有改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华工精神对世界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一战中的华工,没有体现其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 3.D [据材料“(战败国控制下的)‘凡殖民地……尚不克自立’”可知,国联盟约体现了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接管战败国的殖民地,具有殖民主义色彩,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全体一致体现了国联形成决议的原则,而非具体的盟约条款,A项与主旨不符,排除;大国一致是联合国的决议原则,这与国联盟约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委任统治制度的实质是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无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主权,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4.B 5.C [据材料“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四点原则”是美国在一战后期提出的对于战后世界秩序的规划,这体现了美国综合国力迅速上升后,对于获取世界霸权的野心。故选C项。] 6.B [据材料“1912年……我们需要工业品的销售地区和工业原料产地”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经济迅速崛起,为了增进本民族的利益,拓展广阔的工业品销售市场,德国试图加强自己在欧洲及全世界的影响力,从而令这种拥护自己民族的情绪变质,成为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故选B项。] 7.B [据材料可知,修昔底德认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雅典的崛起引起斯巴达的恐慌,而学者弗格森认为,1914年战争爆发是因为德国无力赢得一场与周边大国的军备竞赛,二者的观点均认为战争爆发是国家间实力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故选B项。] 8.C [据材料内容可知,随着战争的进行,协约国的军需品生产量急剧增加,反映出当时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故选C项。] 9.C [据漫画,一战后的战胜国他们手中拿着代表国家利益的“罐子”,威尔逊手持“蜜油”调剂“和平浓汤”准备做出一锅“美食”,但是各国反应不一,结合所学可知,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巴黎和会,但最终没能如愿,这说明威尔逊无法解决战后矛盾,和平计划难以实现,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英法各国各有所图,并未体现美国设计损害他国利益,排除A项;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的是想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国际联盟,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并未蓄意激化世界局势,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和会上各国各有所图,非钩心斗角,排除D项。] 10.D [一战后,美国未回复国联关于饥民呼吁、鸦片禁运计划、盟约修改意见的函件,但美国官方代表几乎每次列席国联有关军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会议。这说明美国选择性地参与国联会议,只参加对其有利的会议,而对其他重要问题不予以回应,显示出美国外交带有利己主义色彩,故选D项。] 11.B [根据材料可知,殖民国家对非洲的控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