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1988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59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含解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日期:2025-09-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144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优化组合,名校,百强,必修,选择性
    小题精炼59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分值: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教材改编———固基础 1.(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99“教材知识”改编)《商君书·境内》云:“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上述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租佃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D.秦国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2.(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100“历史纵横”改编)东晋初期政府把南渡的北方侨民编入“白籍”,以别于南方土著的“黄籍”,并有“不税不役”的待遇。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以现居地为准,不时将侨民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为“土断”,至此“白籍”逐渐消失。“土断白籍”的推行(  ) A.扩大了北民的南渡规模 B.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扭转了户籍的混乱局面 D.加速了白籍人口土著化 3.(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102“史料阅读”改编)《礼记·王制》记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这说明,周代(  ) A.践行了以民为本理念 B.具备了储粮备荒意识 C.加强了中央政府职能 D.解决了平民百姓疾苦 4.(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103“学思之窗”改编)《大明律》对救助鳏寡孤独有专门的律条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体现了当时(  ) A.只有政府救助贫苦无依的人群 B.政府的措施都能落实 C.政府重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D.生产力水平非常发达 5.(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103“教材插图”改编)如图是出土于甘肃武威的彩绘木王杖(鸠杖局部)及《王杖简》,王杖杖杆粗细均匀,杖顶端有鸠鸟横卧。木简载有公元前31年“年七十受王杖”的诏书及公元前28年“殴击王杖主当弃市”的令。这说明当时(  ) A.实行尊重和优抚老人的政策 B.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 C.宗族内部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D.善堂、善会等慈善组织出现 6.(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105“史料阅读”改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写道:“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 A.民主政治的广泛性 B.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构 C.基层具有自治色彩 D.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B组 经典模拟———提能力 7.(2025·广东珠海测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录全户家口的“户籍”,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B.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 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 D.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 8.(2025·山东威海期末)魏晋以来,宗族聚居,已为传统。隋初,政府实行析户政策,规定“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丁”。这一政策旨在(  ) A.削弱宗法观念 B.维护社会稳定 C.扩充人口数量 D.增加赋税收入 9.(2025·山东青岛期中)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就开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况调查。奥古斯都时代,人口普查趋于系统化和制度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于地理考查、地图绘制、分门别类地归档、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术广泛应用。这说明(  ) A.人口普查服务于财税制度 B.国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 C.公民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 D.君主专制程度在不断加强 10.(2025·河南郑州模拟)在西方国家,社区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