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写时间: 20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 年 月 日至 日 年级: 5年级 总序第9 个教案 课 题 《农业种植小参谋》单元回顾 共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回顾 “问题分析 — 算法设计 — 工具实现 — 编程实现” 的完整流程,强化分解农业种植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熟练运用电子表格工具(如公式计算)和简单编程语句(如变量赋值、运算)解决农业种植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算法设计的逻辑梳理(流程图表示)、电子表格公式应用、简单程序编写 教学难点 变量概念的理解与程序调试中的逻辑错误排查。 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教 学 过 程 课前、课中反思 一、导入课题 1、情境回顾:提问:“在‘农业种植小参谋’单元中,我们帮助农民伯伯解决了哪些问题?比如计算每亩地的种子用量、根据天气数据调整灌溉计划…… 这些问题的解决步骤是怎样的?” 2、明确目标:板书课题 “单元回顾:农业种植中的问题解决之旅”,强调回顾核心: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工具实现→交流评价。 二、知识点回顾(25 分钟) 1: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 案例复现: 展示 “计算玉米施肥量” 问题:已知每亩需施肥量 =(目标产量 - 现有产量)×0.5kg,分解问题步骤: 分解问题:确定变量(目标产量、现有产量)、建立数学模型(公式)。 设计算法:输入数据→计算差值→乘以系数→输出结果。 流程图表示:用矩形(处理)、菱形(判断)、箭头(流程)绘制简易流程图。 学生活动: 随机抽取学生上台绘制流程图,其他学生补充修正,强化 “流程图是算法的可视化表达”。 模块 2:用工具实现算法 人工计算 vs 电子表格: 对比两种方法:人工计算易出错,电子表格(如 Excel)通过输入公式 “=(A1-B1)*0.5” 自动计算,演示填充、复制公式的便捷性。 学生实操: 打开课前准备的 “施肥量计算表”,尝试修改数据、插入公式,同桌互查公式是否正确。 3:用编程实现算法 程序基础回顾: 变量:如 “target_yield = 500” 表示存储目标产量的容器。 运算:加减乘除(+、-、*、/)与赋值符号(=)的区别。 简单程序结构:输入数据→运算→输出结果(示例代码:Python 或 Scratch 积木)。 纠错游戏: 展示一段有逻辑错误的程序(如变量名拼写错误),让学生找出并修正,强调 “编程需要严谨性”。 三、交流评价(15 分钟) 1、小组分享: 学生分组交流本单元最满意的作品(如设计的流程图、编写的程序),每组派代表分享 “解决农业问题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 知识框架图: 黑板绘制 “问题分析→算法设计→工具实现→编程应用” 的闭环,强调 “用技术解决农业问题” 的核心思想。 课后反思 流程图绘制环节,部分学生忽略 “输入 / 输出” 符号的规范使用,需在日常教学中强化标准化训练。通过本次回顾,学生不仅梳理了知识技能,更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农业的紧密联系,为后续跨学科学习奠定了基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