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写时间: 20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 年 月 日至 日 年级: 5年级 总序第17个教案 课 题 《信息安全小卫士》单元回顾与评价 共 1 课时 课 型 复习 教学目标 梳理单元核心知识(穷举算法、安全验证、加密解密),明确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 教学重点 构建单元知识体系,落实 “知识掌握 + 学习表现” 的评价活动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信息安全技术原理(如穷举算法逻辑、加密算法本质),引导学生客观开展自我评价与互评。 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教 学 过 程 课前、课中反思 (一)情境导入 1、案例呈现:展示 “手机密码被盗,社交账号被冒用” 的生活案例,提问:“生活中哪些行为需要保护信息安全?”“本单元学过哪些保护方法?” 2、过渡:带着疑问,进入单元知识回顾与评价环节。 (二)知识回顾 1. 自主梳理 学生对照教材思维导图,标记 “已掌握”“模糊” 的知识点(如 “穷举算法的应用”“加密算法编程实现”)。 2. 小组交流 4 人小组合作,围绕以下问题分享梳理结果,补充遗漏: 穷举算法:什么是穷举?如何用它破解 / 防范密码? 安全验证:手机屏幕锁有哪些类型?怎样保护手机安全? 加密解密:信息加密的基本过程是什么?简单算法(如替换法)如何实现? 3. 全班总结 教师结合思维导图,提炼核心要点: 追问深化:“为什么长密码更难被穷举破解?”“加密算法和安全验证有什么区别?” (三)交流评价 1. 知识掌握评价 (1)自评启动:学生对照教材 “评价内容”(6 个要点),先独立评星(★),并在 “模糊点” 旁标注疑问(如 “简单加密算法原理没吃透”)。 (2)互评补漏:小组内开展 “知识问答赛”:每人随机抽取 1 个要点提问,他人作答,结合回答调整自评,解决疑问。 教师干预:针对共性问题(如 “加密算法原理”),用类比法解释(如 “替换法像‘文字代号游戏’,把 A 换成 B,B 换成 C”)。 2. 学习表现评价 (1)自评反思:学生对照 “学习表现”(4 项:参与、工具、创意、分享),写出自评理由(如 “★★★,因为小组探究时主动查资料,但分享不够积极”)。 (2)互评交流:小组围坐,每人先读自评,其他成员补充评价(如 “他用 Python 模拟穷举算法,创意很棒!”“下次可以更主动发言”),填写 “同学评价” 栏。 评价引导:教师强调 “评价要具体、客观”,如避免 “随便评星”,鼓励用 “事例 + 结论” 表达(如 “因为你主动教我设计密码,‘主动分享’可以评★★★★”)。 (四)总结拓展 1、总结收获:请 2 名学生分享 “最有收获的知识点 + 原因”,教师总结:“信息安全是‘攻防战’,我们既要会保护自己,也要理解技术原理!” 2、分层拓展: 实践类:设计 1 个 “防穷举” 密码(要求:长度≥8 位,含数字、字母、符号);或用 Scratch/Python 实现 “移位加密”。 探究类:调查 “人脸识别、指纹解锁” 的原理,思考 “它们和手机屏幕锁有什么不同?” 课后反思 四、教学反思(预设) 需关注学困生对 “算法原理” 的理解,后续可通过 ** 动画演示(如穷举过程模拟)** 降低难度。 评价环节要避免形式化,可通过 “评价理由强制填写” 引导学生深入反思,提升互评质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